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12月02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没勇气和艾滋病人接触”会不会被歧视?

陈方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2月02日   02 版)

    12月1日,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我们可能已经习惯了在某“日”的时间节点上来倾力表达一种态度。“因为爱关注艾”、“与爱相随,为爱零距离”,媒体都在用着各种温情的文字表达着对艾滋病的关注。不过,真正打动我的还是一位网友的心声:“我知道艾滋病没那么可怕,但我确实是个胆小鬼;我不歧视艾滋病人,心里很希望他们都能够得到好的治疗,但我还是没有勇气跟他们接触。我相信很多人都和我是一样的。”(搜狐文化12月1日)

    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向‘零’艾滋迈进”;而中国艾滋病日的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全面预防、积极治疗、消除歧视”。“零”成了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重要符号,尽可能提高感染艾滋病毒的人的生活质量延缓死亡,在依靠科技进步的同时,更需要外界环境的支持,那就是“零歧视”:零歧视是零艾滋的基础。

    知易行难。对待艾滋病“零歧视”的问题上同样如此,口号喊一喊是容易的,真正要行动起来的时候并不见得会那么积极。如果在心理上并不歧视艾滋病人,而在行动上又拒绝和艾滋病人接触,那这又算不算事实上的歧视呢?所以,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不论那些口号喊得有多么温馨多么动人,我相信那些口号的真心和善意,但我不太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能在短时间内能听从号召,真正有勇气敢去和艾滋病人接触。更多人的状态和那位网友应该是一样的,“我不歧视艾滋病人,但我还没勇气跟他们接触。”“没勇气和艾滋病人接触”算不算道德瑕疵?

    乙肝病毒携带者长期以来被歧视,乙肝病毒携带者奋力维权,再加上舆论的支持,近几年情况有所改善,至少在一些“明文规定”已经很难再找到限制乙肝病毒携带者权利的表述了。消除了看得见的有形的制度化歧视,很多人的内心里其实还竖着一道墙,这道墙未必和歧视有关,但它却阻止了我们继续往前迈一步的勇气。一方面你知道自己不应该这么做,但另一方面你又忍不住这么做。在“不歧视”的背后,可能还有着某种莫名的担忧和恐慌。

    这“担忧”和“恐慌”是哪里来的?可能是医学常识的匮乏,更有可能是长期以来“制度性歧视”延续下来的惯性。那么长的时间里,各种“制度性文件”一直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关着门,尽管医学常识一再告诫这扇门关着是不对的,但这扇门已经在公众心目中留下了乙肝病毒携带者负面的刻板印象。突然有一天,这扇门打开了,长久以来形成的那种刻板印象却不可能立刻消失。在“拒绝歧视”面前,你刹车了,可它依旧是打滑了。打滑不是我们的错,而是这道“制度性歧视”的路面太滑了。

    艾滋病人的遭遇何尝不是如此呢?每逢“世界艾滋病日”来临时,关注和友爱倾力而注,这个时间节点一过,世界还是那个世界。监狱里都会因为艾滋病而远离犯罪嫌疑人,那你怎么指望普通人真正对艾滋病“零歧视”呢?消除了制度性歧视的屏障,无形的歧视都还存在,何况制度性的那道墙还没有推倒。所以,我深深理解那些“我不歧视艾滋病,但我没勇气和他们接触”的那些人,也许,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如果没有勇气表达内心真实感受,那么所谓的关爱未必是真正的关爱。

别总拿民众利益为行业之争“打圆场”
为“《十万个为什么》再版”捏一把汗
“没勇气和艾滋病人接触”会不会被歧视?
谨防存准率下调冲击楼市调控
中国多元化的年轻人
VIP病房越多,公益性越差
反市场规律,再善意的管制也是徒劳
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