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1月05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众声喧哗中,谁还愿意做听众

陈方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1月05日   02 版)

    那天,办公室来了一位老大爷,他说想和我交流一篇稿子。我手头正在编几篇稿子,有些忙,不太乐意被老大爷“浪费”时间。

    老大爷看出了我的不耐烦,他把手里的报纸撑在我办公桌上,“你看,针对这篇稿子,我还写了一首打油诗,我读给你听。”

    听完那首“诗”,终于把老大爷送走了。继续编稿子的时候,忍不住扭头看了一眼老大爷留下的报纸。在那篇稿子边上,他用铅笔做了笔记,字迹模糊,还有那首“打油诗”,我都看不清楚。看了几秒钟,心里突然有“愧疚感”——居然还有这么认真的读者!

    我隐约发现自己现在和别人交流有些“势利”了。这个社会,大家都在讲效率、讲信息的价值。我已经习惯了从信息的汪洋大海里快速挖掘所谓有价值的内容,连听人说话、和人交流时都不可避免。如果对方的谈吐中没有你需要的信息,你的耐心便会被一点点地吞噬,潜意识里你就会认为“对方”浪费了你的时间,然后以某种姿态表达抗拒。

    或者,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问题?这个社会里,越来越缺少有耐心的倾听者。你看那些电视节目,持不同意见的嘉宾,只要找到合适的机会就开始表达自己的观点,每一个人都试图让其他人听见自己在说话,而不管别人说些什么,讨论逐渐上升为争执,争执越激烈,收视率便会越高。场外的观众也可以通过电话、短信乃至微博表达观点。所有的人都在说话,所有的人都是意见表达者,可是,听众在哪里呢?也许众声喧哗中,要寻找到一名真正的听众已经很难了。

    越来越多的人认定了“我要说”的权利,在“我要说”的时候,我们已经习惯了身负思维假定的盔甲而来,源于自身经历而积累在脑中的看法、意见乃至观念,深刻于心。当别人质疑你的意见时,你会觉得是在质疑你本身,你的尊严和利益受到了威胁,于是你不得不奋力反驳。一个点的争论带来了一个面的喧嚣,当每个人都在强调“我要说”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你到底在为谁而说呢?你的听众是不是只有自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人互相指责,不同阶层间心生芥蒂,不同利益群体开始分裂与隔阂,人心的温暖成为世间的稀罕物。如果说不同人群间尚有什么一致价值的话,便是此时此刻的个人利益与得失:只要我搭上了制度的便车,那么,这个制度便是好的;至于其他,与我无关。所有的堕落与不公,都可以轻易以道德滑坡来批判。但人们在批判社会、指责他人的同时,很少有人考虑个人的责任在哪里。一个社会的道德,如若没有一个个负责任的个体来共建,公德社会又从何而来?比如说,“PM2.5”来了,公众开始质疑环保部门此前实施的“鸵鸟政策”中对PM2.5的“庇护”。当我们知道汽车尾气也是PM2.5的重要污染源后,是否会反思,自己也是“作恶者”?

    “我要说”没有错,可是,在强调“我要说”的权利之时,也不妨考虑一下自己的听众在哪里。有人曾经这样解读过“和谐”的“谐”——一“言”一“皆”,这是“都要说话,都能说话”的含义。社会要和谐,自然离不开每一个阶层群体意见的自由表达。当大家都意识到了“我要说”的时候,也一定要留意一下自己的听众在哪里。寻找听众的过程,其实也是反思自身责任的过程。

    这个社会,不会因为怨愤和不平而迅速改观。相反,令社会一点点美好起来的,是个人的细微行动。多一分从容与平和,多一分内省和责任。用这分平和,弥合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分裂;用个人的责任,催生出踏向美好的步伐。

分享到:
众声喧哗中,谁还愿意做听众
中低收入者如何才能“加薪”
是否抢工期 领导说了算?
大可不必过度阐释生肖龙票
把慈善做成好看的事
让“洋高考”热由忧变喜
留人
微言快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