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气温低至零下20多摄氏度,但对于正在举办第12届全国冬运会的长春和吉林两座城市而言,这依然算是“暖冬”天气。寒冷的自然环境激发了东北人对冰雪运动的特殊热情,可是,本届冬运会除了花样滑冰、短道速滑等个别比赛项目外,大多数比赛的场馆中,观众气氛与室外的气温一样冰冷,让人很难相信这里就是中国冰雪运动大本营之一的吉林省。
1月10日下午,在男子冰球赛场,刘女士带着9岁的儿子观看比赛,场内观众很少。作为土生土长的长春人,刘女士至今仍记得自己童年时在学校操场上滑冰的经历,刘女士的几个哥哥都曾是学校里打冰球的好手,“但我们的孩子们,别说打冰球,连个会滑冰的都没有。”
东北人不会滑冰,这在30年前是让人耻笑的事情,但现在,刘女士身边的孩子甚至不少年轻人,不会滑冰的真成了多数。
这30年,也正是中国冬季运动项目在全国不断萎缩的时期。从冬运会的历届参赛队伍数量和运动员阵容就可以看出来,冬季运动设项较全、能够自主培养运动员的地区,从多数北方省区市减少到基本局限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在1990年12月举行的第七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之前,冬运会一直是以省级行政单位参赛,但因为其他省区市的冬季运动项目发展逐步萎缩,冬运会渐渐演变为黑龙江、吉林两省的“省际比赛”。从第七届冬运会开始,赛会不得不以城市为参赛单位,来提高竞争性。参赛代表团数量因此大幅增加,但运动员仍主要来自黑龙江和吉林两省。
有业内人士指出,冬季运动项目在全国大多数地区的萎缩,与全运会的金牌战略有很大关系。正是因为完成全运会的金牌任务成了地方体育主管部门的首要工作,耗资较大、出成绩较慢的冬季项目纷纷受到冷落,甚至连具有气候条件优势的辽宁省也放弃了冬季运动。在业内人士看来,如果不是黑龙江、吉林两省的夏季运动项目基础较差,这两个中国冬季运动的最后根据地也很可能步辽宁的后尘。
冬季运动很大程度上毁于全运会的金牌战略,但现在,为了刺激冬季运动走出低谷,国家体育总局又一次拿出了“全运金牌”的法宝。本届冬运会有16个小项将直接作为明年第13届全运会的比赛项目,比赛成绩也将直接计入全运会金牌榜。国家体育总局的意图,是借此刺激黑龙江、吉林以外的省区市发展冬季运动。但冬运会上的现实是,很多代表团使用从黑龙江、吉林交流过来的选手参赛,这些省区市只要比赛成绩,并不想付出培养运动员的代价。
有些冬季运动项目的萎缩程度是令人震惊的,最典型的就是冰球。在上世纪70~80年代,冰球运动发展最好的时期,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等地在内,全国共有17支冰球专业队。学校、企业的业余冰球队更是遍布北方多数省市。但目前,全国只剩下黑龙江省仍有冰球专业队建制。近几年,业余冰球运动在经济发达城市有所恢复,但已成为地地道道的贵族运动。
有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冰雪运动在全国的萎缩不仅与全国范围内“全运金牌战略”的升温同步,也尴尬地与国家体育主管部门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北冰南展”计划相伴随。
让南方发展冰雪运动,曾被视为中国冰雪运动走出地域局限进而实现快速发展的方向。一些南方代表团,比如参加上届冬运会的无锡队和参加本届冬运会的宁波队,都让冬运会赛场有了新气象,但这些南方代表团基本上是让从黑龙江、吉林交流过去的选手参赛,“北冰南展”事实上仍停留在表面上。
本届冬运会,“北冰西扩”四个字也成了热门词语,因为下届冬运会将首次由东北之外的地方——新疆独立承办。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近日在长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把冬运会放在东北之外举办,也包含着国家体育总局的一个想法:通过承办冬运会促进东北之外的地区发展冰雪运动。
本届冬运会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党组书记李光明带着40多名工作人员来到长春、吉林考察。在他看来,下届冬运会对于新疆来说,最重要的意义还是体现刺激经济和社会发展上。李光明表示,举办全国冬运会是新疆的历史性大事,除了新建、改建比赛场馆之外,新疆还将在相关城市基础建设上加大力量。
新疆曾培养出刘彦飞、代军、赵志华等国内速滑名将,但那已是十几年前的事了。本届冬运会上,新疆乌鲁木齐代表团的大多数队员都是从黑龙江、吉林交流过来的。据李光明介绍,作为下届冬运会东道主的新疆预计将派出几百人的参赛队伍,但对于已经属于冰雪运动欠发达地区的新疆来说,其中很多参赛运动员将只能通过交流方式来召集。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全运金牌战略、北冰南展、西扩计划还是举办冬运会的刺激手段,都没有把群众普及、参与的提高放在首位。近几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内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滑雪热、滑冰热,一些民营的滑冰、冰球俱乐部发展很快。借助这股来自民间的热流推动中国冰雪运动真发展,进而实现南展、西扩,才是中国冰雪运动走出低谷的希望所在。
本报长春1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