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01月16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对话90后

补课是90后记忆中集体的痛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1月16日   12 版)

    一个年仅12岁的小男孩,坐在仅比自己矮一头的凳子上旁若无人,不停地抖腿。就是这个刚才还被主持人狠批“一身毛病”的孩子,一旦穿越到10年前,摇身一变俨然一副大人的架式,“小子,将来一定要好好学习,让妈妈高兴。”感恩、努力、奋斗等字眼,统统冒了出来。

    2011年,是盛行“穿越”的一年。元旦前夕,在天津举办的“肯德基对话90后”活动中,主办方给了爱幻想的90后一次“穿越”的机会,鼓励他们组建《90后穿越记》编辑部,做自己的电子杂志,畅想“回到童年”。

    和成人世界动辄穿越数百年的文艺作品不同,90后的内心深处更多的是一些破碎的短片,以及某些无法通过社会主流媒介和语境来准确表达的缺憾。

    电子杂志里有这样一个频繁出现的关键词:补课。新学期开学第一天,细心的中学生就会发现:包括自己在内的不少同学,已经基本上把手头的教科书学完;老师也不得不临时改变教学策略,和学生“斗智斗勇”。这多半要归功于那些假期盛行的补课班、预习班。如果说补课还更多的是80后中那些有条件家庭孩子的特权,那么到了90后这一代,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全民补课”。

    此次“肯德基对话90后”活动举办的地点,就是当地的儿童活动中心,一个伴随着这些90后成长而崛起的地标性大厦。这里有着全市配套最为齐全的教育设施,幼儿园、补习班、培训班应有尽有,每到周末和假期,便会聚集成百上千的孩子。1992年出生的大学生惠然说,她小时候几乎每个周末都是在这里的画室度过。

    正是有了这些补课,在90后的群体里,掌握一两门才艺就成了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对一些50后、60后而言,如果班里有一位书法或绘画特长生,同学便视之为“天人”。而90后似乎人人都是“天人”。由于擅长绘画,惠然顺利当选为院学生会的宣传部长,此后,她在大学里得到的每一次喝彩几乎都离不开手上的画笔。

    不过,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是,课外才艺的学习未必全符合个人的兴趣。一份调查数据显示,有近八成90后的课外才艺学习,是在家长和校方被动安排下进行的。一位90后的母亲表示,花再多钱也要继续“补”,如果现在的90后不会唱歌跳舞,甚至会被看做是一种“缺陷”。补课,到了90后这里,已经成为一种集体的跟风。

    也许,部分90后通过“补课”激发并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但对于另一些人而言,补课关掉了他们主动发现兴趣的大门。更有甚者,“补”得过了头,孩子们变成了“亚历(‘压力’的谐音)山大”,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游戏迷、网瘾、宅男宅女等反方向的逃离。

    “逃离”出现后,新一轮批评随之而来。人们在津津乐道90后“顶不住压力”、“掉在电脑里的人”等标签时,却很少去反思是什么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出现。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不一定懂得如何去爱,在“喜欢与否”和“有用与否”之间更多地选择了后者。“有用的”东西的确太多,不考虑孩子的兴趣,似乎没有一件东西不是“有用的”。

    这是众人皆知的教育理念,如同卢梭在《爱弥儿》所说的:替孩子准备的遥远的幸福,使孩子受各种各样的束缚,孩子们真实的兴趣和天真的本性会不会被遥远的期盼的幸福所残忍地中止?

    90后长大了。那些补课的日子和随之而来的压力、承受与逃避,会 不会成为他们独有的时代记忆还不得而知。但至少从目前来看,90后长大后,一些从补课衍变而来的各种培训仍在继续。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01月16日 12 版

中专生尹卫东:不要仅为成绩而学习
好学生为何以上课听不懂为理由退学
来一次穿越思维的旅行吧
补课是90后记忆中集体的痛
学生体验到的更多是互助而非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