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2月02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真正的学术需要贴“金”吗

冯雪梅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2月02日   01 版)

    昆明理工大学内,有一座按照五星级标准设计的文汇酒店。按照学校宣传部工作人员的说法,这是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的一个必备配套设施,主要用于接待来校访问交流的外国政府要员、知名专家和学者。酒店业已开张,而作为主体部分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尚在建设之中。

    商业运营中的“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引来了质疑,“人家来访问,搞学术交流,自己搞得那么寒酸,难免丢中国人的脸”的解释,更让校园内的这个高档酒店成为众矢之的。

    其实,大学里的各类附着于“学术研究”的中心、酒店早就屡见不鲜,若不是“好事者”将其当“新闻”传播,恐怕很多人已经见怪不怪。而不管是原校址上的改建扩建,还是新校区上的大兴土木,众多高校的楼堂馆所等硬件设施,都在赶超一流。那些雄伟壮观的校门,极具高科技含量的游泳馆,甚至餐厅里的观光电梯,无不显示着大学的气派和富有。可随之而来的,却并非学术气质的卓荦不凡,反倒引来越来越多的对大学精神失落的追问。

    学术不能太寒酸。于知识分子而言,贫寒中度日,是一种无奈;于学术而言,清苦中挣扎,则是不幸。从某种意义上讲,知识分子以及学术的高贵气质需要“富养”,越是文明富裕的社会,给予学术的物质投入也越多。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物质的投入,而在于这些投入的结果,是滋养了学术的创造与活力,还是仅仅“丰盈”了它的面子?是让整个知识阶层有了精神的底气,还是让一些人以学术的招牌名利双收?

    依照科技部部长万钢的说法,中国科技基本走出了经费短缺时代,中央财政的科技投入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学术研究不再捉襟见肘,很多大学也绝不差钱,但是,财力的支持并没有换来学术精神的丰厚,反倒像是引导它不断向物欲妥协,似乎衡量学术贵贱的标准,只剩下利益和金钱。中国科协的一次调查结果提供了佐证: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的仅占40%左右,更有大量经费落入个人腰包,造就了学术的百万、千万富翁。

    大学建高档酒店的新闻中,特意提到酒店客房的房价从400元到2000元不等,专家公寓及豪华商务套房的房价均超过1000元。盈利的考量显而易见。商业运作模式之所以流行,不仅在于,如今的高校早已不是与世隔绝的“象牙塔”,还在于,日渐“富裕”的学术,亦逐渐走上商业运作之路,并享受其带来的种种好处。

    因此,学术交流的规格,大概必须与学术中心和酒店的奢俭相匹配,知名的专家、学者们,也断然不会去简陋的招待所自贬身价——费用不必担心,或多或少的科研经费里,都为此类消费留下足够空间。实际已很难说得清,是“高贵”场所需要学术交流装点门面,还是学术交流仰仗“高贵”来贴金。

    在一个充满商业气息的社会里,要求学术高洁纯粹,或许只是一种理想。当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深陷功利的泥淖,又如何能要求学术一尘不染?或者,当学术已被利益所裹挟,学者们又如何能独善其身?只是,当会议中心的档次显示学者身价时,颜面扫地的将不仅仅是学术本身。

分享到:
科学发展绘新篇
乌坎推选村民选举委员会
南阳小伙江中连救六人
北京引导单身青年租住公租房
真正的学术需要贴“金”吗
昆明“绿皮车”低价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