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2月12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接地气 听民声
——本报“新春走基层”记者感言

市长接送农民工回乡

本报记者 王磊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2月12日   02 版)

    无论年前还是节后,作为全国六大路网性铁路枢纽之一的安徽阜阳,向来是各路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当“春运”、“返乡就业”这些高频词与260万外出农民工产生关联时,这座有着1000多万人口的中部地级市所蕴藏的新闻价值不言而喻。

    毋庸置疑,春节是发现和感知一个城市、一个群体变化的最佳时机和角度。

    今年春节期间,记者到阜阳实地采访,走近鲜活的人物,捕捉感人的细节,聆听真实动人的故事,切实感受到了一个农民工输出地经济社会发展与转型的成果。同时也发现,农民工已不再停留在“弱势群体”的起点上,他们通过自己的付出赢得了输入地与输出地的双重尊重与关爱。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工业相对薄弱,劳务经济曾一度是阜阳的支柱经济之一。近年来,阜阳每年有200多万外出农民工,这不仅改变了输入地的城市面貌,同时也带动了输出地的经济发展。为此,阜阳从不避讳农民工输出地的既定角色,高调地弘扬“农民工精神”。

    “‘农民工精神’是阜阳人的精神内涵,农民工是阜阳的主人。”采访中,记者多次听到当地官员和市民这样的表述。一名守候在火车站的志愿者告诉记者:“一年到头,在外受苦受累,回到家乡,就应当享受主人的待遇。”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接您回家”活动不再是一项单纯的志愿者活动,而成为了近20个党政部门、6个县市共同参与的政府行为,阜阳市市长于勇在火车站接站,并亲自把第一批农民工送上回乡的大巴。

    把农民工接回来,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留下来。事实证明,农民工已经成为阜阳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近年来,阜阳成为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一批大型项目上马,工业园加快建设,使得农民工返乡就业的机会增加。今年阜阳拿出4500万元创业资金,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实行税费减免优待,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同时,地方政府从农民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实保障他们及其子女的各项权益。

    从打工仔到城市的主人,农民工自身也在悄然变化。“大包小包,拎着蛇皮袋子,一头乱发”的农民工形象已经成为历史的记忆。如今,他们的行头越来越讲究,行李越来越少,等车的时候,不少年轻人埋头把玩着智能手机。

    坐在免费的返乡大巴上,大家井然有序。志愿者提醒大家一人一个座位时,一名青年农民工笑着说:“超载的车子,我们也不会坐的。”

    相关文章:

    与劳模一起服务“重点旅客”

    在舟曲过除夕

    奉献,铁路人的春运关键词

    农村过年的新时尚

分享到:
与劳模一起服务“重点旅客”
市长接送农民工回乡
在舟曲过除夕
奉献,铁路人的春运关键词
农村过年的新时尚
团福建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
《今日中国》创刊60周年座谈会举行
民族地区屡创民生纪录
朱清章:31年尽孝唤醒植物人养母
夫妻列车长:春运中的泪与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