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2月12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接地气 听民声
——本报“新春走基层”记者感言

在舟曲过除夕

本报记者 马富春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2月12日   02 版)

    没想到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除夕是在舟曲度过的。春节期间,这个曾被特大泥石流侵袭的小城处处喜气洋洋,和其他地方一样热闹祥和,但是走进当地居民家中,我才在这些经过生死考验的人们身上,体会到奋斗、重生、希望这些词汇的真正含义。

    前往舟曲的时候,正值大寒,陇南的大山上白雪皑皑,显得静谧而肃穆。我来到了当年泥石流侵袭过的月圆村,这里只有几户人家,村子中央建起了一个追思园。这几户人家里的男人们都不在,有的出去打工还没回来,有的上街置办年货去了,只有女人和孩子在打扫房间或做过年的点心。说起泥石流来袭的场景,他们都滔滔不绝,举手投足间,不难看出当时的恐怖和凄惨。幸存的几家都感慨是周围的邻居救了命,他们的邻居新修的楼房挡住了漫过来的泥浆,邻居家全被淹没了,他们家免受泥浆的侵袭,得以有时间逃走。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奶奶告诉记者,每到过年过节时,她都要给已故的邻居们烧上几炷香。

    在离原来的月圆村不远处,有两栋粉红色的楼房,便是灾民的临时安置点,安置点里住的全是当年的灾民。安置点的小套间里,住着幸存者比较多的家庭,大套间里则同屋住着好几户人家,说是几户人家,每户也就一两个人,每家一个小单间。记者遇到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子,他和另外两家住在一套房子里,灾害发生的当晚,他正和几个朋友在街上的酒吧喝酒,直到反应过来,在月圆村的家已经消失在滚滚泥石流中,老婆孩子也再没见到任何踪迹,现在全家就剩下他一个人,以打工维持生计。

    舟曲的灾后重建基础设施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各种防洪设施已经建成。灾民安置点分三部分正在建设中,据当地人介绍,估计到今年年底就能住进永久安置房了。在和灾民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灾后两年多来,除了得到了政府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的帮助,灾民也在积极的自救中,很多灾民忍着人财两空的悲痛,依然投身到重建家园的事业中,有的在当地工地上打工,有的在街边摆个地摊,年轻一点的则外出打工去了。舟曲外出打工的灾民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用自己的双手重建家园,也在重建面对新生活的信心。

    我有机会结识了金迦南夫妇,他们是藏族人。儿子金白玉在内蒙古乌海打工,刚开始去时小伙子很迷惑,但是酷爱音乐的他在工地上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参与活动的组织策划、节目创作和演出,成了工地上名副其实的文艺青年。这家人每个成员的奋斗都让我感动,之后我把他们的故事发表在本报上,《舟曲青年歌手音乐梦想 用歌声点亮生活希望》的图文报道是舟曲万千家庭的缩影,我真心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他们,尽可能帮助他们。

    相关文章:

    与劳模一起服务“重点旅客”

    市长接送农民工回乡

    奉献,铁路人的春运关键词

    农村过年的新时尚

分享到:
与劳模一起服务“重点旅客”
市长接送农民工回乡
在舟曲过除夕
奉献,铁路人的春运关键词
农村过年的新时尚
团福建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
《今日中国》创刊60周年座谈会举行
民族地区屡创民生纪录
朱清章:31年尽孝唤醒植物人养母
夫妻列车长:春运中的泪与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