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所有的职场沟通都有“对事不对人”的默认规则,那在上司作了不明智的决定时,下属就不用像丁航、薛莉这么费心思了。如果大家都习惯于就事论事,沟通会变得很简单——考虑不周而提出离谱儿建议的人并不失面子,只要明白之后,能及时改正并吸取教训就好;提出补充或修正意见的人,也不必对同事的一时失误大惊小怪,更无须以此评判对方的水平,或夹杂个人情绪,只要据理力争并提出更好的替代建议就好。大家都专注于做事,把层级、情面、谁更正确更高明之类的无关因素抛开,这样,谁都不用太看重或顾忌面子,会让工作关系更简单透明,做事更专注高效。
可惜,估计多数公司都难有这样的沟通氛围。在现有的条件下,丁航和薛莉已经处理得很不错了。
想让上司更正自己所作的错误决定,首先要让他明白,那个错误决定延续下去会有什么后果。单是告知后果严重有时还不够——人们平日里常会有错觉:这么明摆着的事情,你还看不见吗?我都说得够清楚了,你为什么还是固执己见?然而事实是,你觉得显而易见的东西,别人真的不一定清楚;下属向上司提不同意见时,更可能因双方信任关系不足或下属的影响力有限,上司并不怎么信服;也会因沟通中双方不自觉变得情绪化,引发彼此的防御,变成都想维护自己的正确性,忘记了事情本身;当然,不排除上司对一线情况不够了解,有些自大,把代价想象得比较小。所以,能让对方体会到后果严重,常常比简单地告诉他更加有效。这一点丁航处理得很有技巧,先按上司的思路走一阵,让他体会到没有原先想得那么简单,于是主动寻求改变。
薛莉则是在自己人微言轻不足以影响老板的决策时,设法引入了外援。当大家反复提出同样的建议,老板终于明白之前的决定代价太大,不改不行。若干年前,我做管理咨询顾问时,同事间曾讨论分析过:企业在什么情况下会外请咨询公司?常见的原因有三:一是借脑,客户自己难以做到,于是引入咨询公司,让管理和决策等等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二是借力,就是说这些事情客户自己也能做,但把部分任务外包出去,可以留出人力做更重要的事儿;三是借刀,自己想做而不便推行的事儿,找第三方来做。薛莉的做法,接近于借刀。
丁航和薛莉,都是好下属。借用一位管理者的看法:“做上司的,最需要这样的下属:没有你,我自己也能做到70分,但有你帮忙,我们能做到80分以上。”除非从学校出来就直接创业一直自己当老板,否则每个职场人都可能遇到与上司相处的问题。如果你摆正心态时,可以在这样的历练中快速成长。当上司出差错,尤其是犯低级错误时,是下属锻炼自己的好时机。对上司有过高期望、不能容忍他出差错,或者看到上司某些专项能力还不如自己便生出不公平感,自认怀才不遇,其实都不利于下属做好自己的工作,以及与他人合作。除非当真是遇到根本不称职还一直不成长的上司,并且这处境无望改变,那已是另一层面的问题:需要综合判断一下,一家公司若能允许严重不称职的管理者长期在任,这份工作还值得做多久?
你若有心,还可以在丁航们的基础上,做得更好——注意丁航与上司互动中一些值得调整的点:“高喊部长英明神武”、“立刻把责任归咎于公司总体考虑欠佳”等。说实话,他能注意公开场合给足上司情面,这很好,但这些细节处理,恐怕容易助长上司自我感觉过分良好,且不利于上司反思自身的责任。所以,换位体验一下,真正了解上司的错误决定出自“立功心切”,便容易从怎么做能让本部门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上,找到更好的替代方案了。当然,这需要对部门工作、对部门在公司的位置有较多的了解。
若只想要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求工作生活的平衡,当然不必考虑这么多,尽本分就好。但是,那些上进心强、想做一番事业并主动历练自己的人,终会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将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