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2月2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应试思维”影响我的自信心

小月儿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2月21日   11 版)

    青春热线编辑:

    你好!

    我参加工作两年多了,虽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绩,但也收获了一些经验。不过,最近,我越发觉得我已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应试思维”,严重影响了自信心。

    面对工作中稍微复杂一些的问题,或是创新性强一点儿的东西,我总会觉得,前辈、领导、其他同事是知道标准答案的。在他们看来,我的想法可能很幼稚,考虑不周全,甚至是绣花枕头……

    其实,应该不是这样的吧?    

    薇儿

    薇儿:

    你好!

    认真读完你简短的来信,看到你结尾那一句似问非问的“其实,应该不是这样的吧”,我觉得你理智上很明白也很自信,而感受上又忍不住怀疑自己,于是产生了纠结和困扰。

    参加工作两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转折,从稚嫩走向成熟,从不谙世事到逐渐适应了职场,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我们也会自然对自己的工作有更高的标准,希望自己有更大的提升。从你来信的描述中,我理解你所说的“应试思维”,就是希望自己遇到难度稍大、更具创新性的任务时,能做到符合你的前辈、领导或同事们心中最理想的状态,也就是所谓的“标准答案”。这样的期望让自己感到了一些压力,从而产生了达不到“标准答案”的焦虑和否定自己的想法,觉得自己的想法显得幼稚、不周全。这些都是你在感受层面上体会到的。

    在理智层面上,你知道自己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工作上是越来越进步的,所以也尝试着去辩驳感受上的那种不自信。在这样的辩驳中,因为感受是真真切切存在的,理智又不容易得到印证,于是感受慢慢占了上风,让你开始怀疑理智上的认知不客观,也开始怀疑自己在别人眼中的价值。

    其实,你这样的想法是很普遍的,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心理过程,不过你很有“创造性”,给这种“不自信”的心态取了个名字,叫“应试思维”。这种不自信其实早在我们婴孩时期就存在了,那时候,幼小的我们没有能力独立生活,依赖成人的保护和照顾。他们能给我们以心理慰藉和安抚,所以在我们心中,他们是强大且完美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强大和完美的形象会被内化为我们潜意识中对自己理想状态的设想,称为“理想自我”。一般情况下,每当遇到困难或是挑战时,我们都能清晰地看到“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这种觉察会激发我们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而不断修正,为接近设想的完美而努力。但与此同时,这种“差距”也会让我们感到压力和焦虑。

    在刚刚进入职场时,面对复杂的或是更具创新性的工作,我们同样也会产生压力和焦虑等不适感,不适感会触发心理上防御性的攻击。这时候,我们往往将这种“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给内心带来的不适感解释为“还没有适应职场生活”。这样的解释帮助我们将攻击的矛头对准了外界,不会指向自己。但现在你工作两年了,也认为自己积累了一些经验,于是当再遇到同样的困难和挑战时,“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让你备感失落。这时没有外界的理由可以解释自己的不适感,因此很容易将自己防御性攻击的矛头指向自己,表现为怀疑和责怪自己不够好。

    在这种心境中,我们幼时的无力感被唤醒,认为别人眼中自己很幼稚、不周全。而这种感觉又让我们没有精力和力量去聚焦现实问题的解决。

    谈到这里你一定明白了,实际上你的“应试思维”的感觉都是你自己的内心使然。针对于此,重拾自信也变得很简单,那就是要客观看待并接纳现实中的自己。要明白任何人的局限性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会有时时事事都强大且完美的人。如果觉得自己有些方面的确不如周围的人,则要客观认识并接纳自己的不足,然后为之努力,获得改变。如果一味为自己的不足感伤,是没有能量去改变的。

分享到:
万花筒
对付垃圾主意用情商还是用智商
把握时机巧妙化解僵局
摆正心态主动历练自己
“应试思维”影响我的自信心
青春的问题
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