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04月05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天津师大开通学生热线电话 建立问题反馈速办机制

打给学校的一万个电话

本报记者 张国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4月05日   01 版)

    当初决定开通一部学生热线电话的时候,天津师范大学团委不是没有犹豫过。

    热线尾号是“8890”,谐音“拨拨就灵”。该校团委书记刘亚男设想,学生们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试试“拨拨就灵”。她还希望,通过拨打这个号码,校园里人数最多的群体能跟学校建立起更为紧密的联系。

    团委的一个顾虑是,万一它不灵呢?一旦学生向学校反映的问题得不到解决,“8890”就会面临失信的风险。

    2011年3月起,“8890”的3部电话响了起来。从此,在天津师大团委一间拥挤的办公室里,可以听到这个校园里几乎最为焦急的那些声音。

    不可以说“不是告诉你了,怎么还不明白”

    志愿接线员对每个来电都作了记录。记录显示,一年来共接到来电10853通,问询电话最多,达到了10549通,反映问题的来电有304通。

    无论是校报投稿、奖学金评选、勤工助学岗位申请还是被盗后的报案,接线员必须对办理这些事务的部门和程序烂熟于心。天津师大团委、学生会和青年志愿者协会为此印制了一本红色的服务手册,上面载明各种可能被问及的问题的答案。这本手册需要每周修订一次——谁也不知道,在校园这个“小社会”里,还有什么稀奇古怪的问题会冒出来。

    “8890”接线员均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成员。除了寒暑假,每天9时到21时都会有人在电话机旁值班。

    接线员受到的培训内容包括“严禁与来电者发生争执”。即使问题再琐碎,也不能回答“不是告诉你了,怎么还不明白”;即使来电者声音过小,他们也不能粗鲁地喊“大声点,听不见”。

    更为细致的一个要求是“电话铃响3声后提起电话”,因为这段时间恰好能将“8890”的彩铃播完,又不会使人等待太久。自然,他们也不准在来电挂机前抢先挂机。

    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他们将信将疑地拨通电话,然而没有什么问题要问,只是想试试看是不是真的有人等在那里。就像刘亚男形容的那样:“不管有什么问题,‘8890’永远有人等候着你。”

    这位团委书记也时常在早晨9点、晚上9点打“测试电话”。

    “8890”就像学生情绪的晴雨表

    除了希望为学生提供服务,学校还希望通过“8890”热线“发现一些问题”。

    该校党委副书记史瑞杰说,学校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各部门配合团委建立“学生问题反馈速办机制”,形成为学生办事的合力。为此,天津师范大学专门划拨了经费。

    在1万多通来电中,没有发现什么“重大事件”,最多的是一些关乎学生切身利益的“挺平常的小事”。

    当有的学生向“8890”反映宿舍厕所太脏,学生会就派出“学生核实小组”,第一时间到厕所检查,并以“8890”的名义跟宿舍管理员联系解决。根据一些同学反映的自习室不足的问题,教务处调节了自习室的安排。

    “8890”有时就像学生情绪的晴雨表,能使学校直接感知学生的诉求。有一回,学校网络中断,但没有提前广而告之,“8890”就立即接到了大量学生来电。

    一位同学说:“大家希望自己的声音被学校听到,感到自己的态度是有人关注的。”

    按照天津师范大学的学生问题反馈速办机制,学生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由团委负责转达,而有关部门必须在一周之内给反映问题的学生回复解决方案。如果暂时解决不了,要说明原因。

    这个机制给原本已经忙碌的各个部门“带来了压力”,不过刘亚男说,同事们都给予了支持。

    而很多部门也意识到,这部电话能“帮学校解释一些事情”,确实能化解一些矛盾。因此,这些部门会提前将工作动态告知“8890”——“万一有学生问呢?”

    打过求助电话的人成了接线员

    在天津师大,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了“8890”的存在。法学院学生徐子淇在食堂捡到了一个笔记本电脑,找不到失主,就送到了“8890”学生服务台。志愿者们立即在校园内张贴失物招领启事。很快,音乐与影视学院学生刘萍前来认领。

    刘亚男说,虽然很多同学的问题,通过其他途径也不难得到答案,但他们习惯了“有事问我,拨拨就灵”。她相信,热线处理的都是小问题,但对于求助者来说,这些小问题就是影响到师生的心态是否平和、关系是否友善的大事情。

    “8890”的接线员一直是流动的。学生自愿报名,决定何时参加、何时退出。每个接线员都有一个编号,当他们退出,也会带着属于自己的编号离开,“永远是志愿者”。

    一年以来,已经有272名志愿者在这里服务过,每天同时有4人在岗。

    接线员陈卓是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0级本科生。有一次,她和几名同学被困在了电梯里面,情急之下想到了“8890”。接电话的同学一边安抚她们,一边迅速找来了电梯维修工人。半个小时之内脱险的陈卓觉得自己“应该马上行动起来”。“带着对8890的感谢和期待”,她报名,成了第198号接线志愿者。

本报记者 张国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04月05日 01 版

打给学校的一万个电话
青春央企 舞出风采
满怀信心迎接党的十八大
68元抚恤金,烈士遗属感念一辈子
江苏:见义勇为最高奖40万元
长沙工商局大楼腐败案再现新隐情
军营掰手腕 新兵胜排长
生为房愁 死为墓忧
农村教育的历史正被这群年轻人改写
曾经的中国泳坛领军人为何成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