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居住的公寓到贾吉商学院(Judge Business School)去上课,正好要穿行于剑桥的中心,每天清晨和黄昏便这样例行公事般地经过圣约翰学院、三一学院、国王学院、彼得豪斯学院和它们的教堂,还有费茨威廉博物馆以及其他许多知名与不知名的建筑。但真正仔细参观三一学院,则是在开始了剑桥生活的3天以后。
那天中午随便吃了一个面包,喝了一杯咖啡,一路从贾吉商学院出发,穿过一条条古老深邃的巷子,看着那沧桑精美的建筑,经过了几条学院密集的小街之后,眼前豁然开朗,那就是剑桥集市广场。一排排商贩的棚子热闹地排布在广场上,据说,这个市场在学校尚未设立,剑桥还是一个作为内河码头的小镇时,就已存在,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穿过广场,沿街的店铺更多了起来,学生与游人交织在一起,处处都显得喧嚣繁忙。
街道突然在某个地方退后了,让出一个篮球场大小的广场。在广场的后面,一座城堡模样的门楼如剑桥其他建筑一般静静地耸立着,那便是三一学院了。所谓三一,是指圣父、圣子、圣灵的三位一体。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窥见旧时欧洲宗教与教育之间的紧密关系。
三一学院的门楼四个角各有一座八角形的高塔,塔上的雉堞在八角形的每一边只能容纳下一个城垛的宽度。高塔总体是用红砖砌成,在八个角又各用青石交错拼砌以使其坚固。由于塔身过于细长,在整个墙面上,青石和红砖的面积差不多是相当的。这样小巧的高塔上大约只能站两三个人而已。门楼的主体部分明显分为三层。第一层有大小两个门洞,大的门洞敞开进出,小的则好像常年关闭。门楼第二层的中央,是亨利八世的雕像,是他在1546年建立了这个学院,并使其成为剑桥的一部分。亨利八世雕像左手捧着金色的圣球十字架,右手举着一个椅子腿。据说这是淘气而又勇敢的三一学院的学生爬上门楼,换走了雕像手里象征王权的节杖,而放上了现在的这个椅子腿。雕像的左右两侧各有三扇细长的窗户。门楼的三层也在同样的位置对称地排有六扇窗户,中间则是石刻的徽章。
在门前这个小广场的左侧,三一学院的教堂延伸出一部分,对广场形成了合围。在这教堂拼花玻璃墙下的一小块草坪上种植的,就是那棵牛顿的苹果树了。苹果树只有碗口粗细,显然不是当年掉下苹果砸到牛顿的那棵树,但我们也顾不上许多,纷纷与苹果树合影。
从门楼进入三一学院,是一片开阔的内庭,几条横平竖直的石头小径连接着主要建筑,被小径切割出来的则是一片片静谧的草坪。内庭四周的建筑有教堂、图书馆、餐厅、办公室和学生宿舍,其材质与风格各不相同。而即便是这些建筑上攀爬的植被,颜色也各不一样,有的如常青藤般幽绿,有的如枫树般火红,还有的又像银杏一样金黄灿烂。
剑桥的学院体系在中国是没有的,College是学生宗教活动、日常食宿、体育运动、社会生活的场所,而负责教学的地方,也就是中国大学里所称的系,在剑桥则叫做School或者Faculty。同一个College的学生可能是学不同专业的,在不同的School上课,而同一个School的学生则又会居住、生活在不同的College里面。三一学院现在仍然有近千名学生,为避免影响学生的正常作息,学院内庭里的建筑大多是不向非本院人士开放的。在这些建筑前面,都有Closed to Visitors(谢绝参观)的牌子,边上立着大腹便便、风度优雅、身穿黑色西服、戴黑色礼帽的绅士守卫。
三一学院内庭里唯一对游客开放的建筑是教堂。这是一座比较典型的英国哥特式教堂,没有法国哥特建筑的宏大。教堂的入口朝向学院内庭,开在其侧面,而不是一般哥特式教堂那样将入口设计在其正面巨大的花窗之下。这也是单体建筑服从于整体内庭建筑群规划的需要而做出的灵活改变。
三一学院教堂里,最有特色的就是在其前厅里摆放的牛顿、培根等人的大理石雕像,他们都曾经是三一学院的学生。这座教堂本身并不像典型哥特式建筑那样空间狭长高耸和光线幽暗诡秘,她的明亮瑰丽加之这些雕像的映衬,使其更像是一座文艺复兴时期的图书馆。其实,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实际上正是对中世纪传统神学的挑战,也是近现代科学的文艺复兴之开始。而剑桥这种重视科学的人文精神,即使是在教堂之中,也被如此开诚布公地表达了出来。这正是三一学院的魅力所在,剑桥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