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4月06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选址质疑、标准之争:

谁来还公众真实的PM2.5

“新华视点”记者 陆文军 张淼淼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4月06日   05 版)

    3月25日,浙江七城市开始公布每日PM2.5日均值;30日,江苏全省13市PM2.5监测数据正式上线……全国性的PM2.5监测发布提速,新一轮国内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治理大幕拉开。

    然而,被誉为“人间天堂”的杭州PM2.5年均值六年来未达标,而南京等地因测试点选择“偏生态”受到质疑,针对国内PM2.5监测方法和标准之争也没有停歇。

    选址之争:“生态”点监测能否取信于民

    国内多个城市零星公布的几个PM2.5监测点选址,引发了争论。  

    此前,广州、深圳、南京等地选取的监测点有些位于学校、公园、绿地附近,公众对这些“环境优美”监测点产生质疑:“太绿化”、“太生态”的监测点测出的数据,是否掩盖空气真实污染程度?

    对此,北京市环境监测专家虞统认为,选择监测点就是要反映一个区域的空气状况,“如果边上是污染排放源,监测就不能代表区域污染水平;相反如果都放在公园里,自然也不行。”

    但也有专家指出,颗粒越细不同监测点数据差就越小,PM2.5是极细微颗粒,在城市空气中实际上分布比较均匀,即使设在公园里也与住宅区差异不大。如近期杭州公布的监测结果,绿意环抱、风景秀丽的西湖风景区的数据与其他地区差异不大,甚至部分污染更高。  

    科学监测是科学治理的基础,监测点选择也应该最真实反映城市总体空气质量。上海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伏晴艳说,PM2.5监测点选址应该科学规范,避免人为因素影响监测结果。“一要与地区的人口密度挂钩,二要远离明确的污染源,三要处于没有遮挡的空旷位置,这是全球惯例。”

    “有限的监测点应该最大体现PM2.5真实状况。”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说,监测点在居住区、办公区、郊区、农田、甚至公园按人类活动比例均匀分配较为合理。

    “空气监测要取信于民。”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王曦则认为,公众并不是技术专家,应该把设点方案公开、设点条件公开,甚至可以考虑召开听证会,求得最大公认度。  

    数据打架:监测技术如何规范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罗毅说,从治理空气污染的角度来说,新标准的实施确实是一个攻坚克难的过程。“要在相对紧迫的时间内,在全国范围完成点位调整、设备购置、人员培训、信息发布等相关能力建设,是新标准实施过程中首先要面对的难题。”

    初步估算,全国388个地级以上城市在PM2.5监测设备上的总投入需20多亿元,但据记者了解,国家尚未出台相应的监测技术规范。

    “不同设备,不同方法,差异确实存在。”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蒋大和分析,PM2.5吸湿性较强,如果空气湿度增大,颗粒吸水后变重,用称重法监测,就可能造成数据失真。

    伏晴艳说,PM2.5监测是“世界性的难题”,“重要的是确保在同一地区采用相对统一的方法,不要因为使用不同方法人为造成数据差,这样监测就失去意义。”

    据悉,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正在组织对PM2.5监测设备进行比对试验,指导全国做好PM2.5监测设备选型工作。另外,环境保护部也正在积极建立我国自己的监测设备适应性检测体系。

    “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就是要不断贴近人民的感受。”专家认为,开展PM2.5攻坚战,就必须先解决PM2.5监测数据的“打架”问题,国内监测设备采购标准出台须尽快尽早。

    治理攻坚:PM2.5要“体检”更要“治病”

    一位环保部门人士指出,中国的PM2.5里面到底有些什么成分?对人体伤害程度有多高?这些基本问题还并非很清楚。治理之难首先就是难于找到“对症之药”。

    现阶段治理“灰霾天”,两个“协同”也许是科学有效的“药方”。专家认为,必须采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措施加以强化。“PM2.5污染源头很多,目前治理有一定的顺序,比如先脱硫、再脱硝,然后治理汽车尾气等,但总体原则是协同控制,多管齐下。”伏晴艳说。

    区域协同也异常重要。“各人自扫门前雪”并不能解决问题,必须联防联控。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张全建议通过国家立法明确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

    伏晴艳认为,PM2.5要“体检”更要“治病”。要换来“碧水蓝天”就必须强调绿色转型,这既包括我们的观念更新,也意味着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型。    

    据新华社上海4月5日电

分享到:
药品电子监管码争议中驶向何方
樱桃贵过猪肉,不必大惊小怪
生态农业未来掌握在谁手里
家居“绿色转型”在行动
谁来还公众真实的PM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