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4月23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关注科技创新

王滨海:让智能直升机巡检电线

实习生 吴海青 本报记者 郑燕峰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4月23日   06 版)

    王滨海说,如果当时没有回国,他可能会在英国的某个大学教书,过着自己喜欢的舒适惬意的欧式生活。但是,他当初毅然选择了回国,我们今天才能够在山东电力研究院看到这位科研尖兵。

    1978年生于上海的王滨海,本科就读于华东理工大学,曾赴英国留学7年,获得伯明翰大学通讯系统硕士学位、东安格利亚大学图像处理及模式识别博士学位。

    2008年回国工作、现任山东电力研究院智能中心人工智能室主任的王滨海,是2010年“济南市引进的海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和“泉城特聘专家”,也是2011年“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今年,他负责的“输电线路无人直升机智能巡检系统”项目获2011年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他带领的无人机项目组荣膺“山东省青年突击队标兵”……

    王滨海既没有留在国外发展,也没有前往北京或上海,而是来到山东济南开始自己的事业。对此,他说,“我认为自己更需要有归属感的发展平台,同时也被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和山东电力研究院的诚意所打动,他们给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能让有抱负的青年所学的专业有用武之地。”

    来研究院不久,王滨海就带领4个年轻人承担起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输电线路无人直升机智能巡检系统”。

    我国电网发展非常快,覆盖面也越来越广。由于地形等复杂原因,单纯依靠人工巡检效率低、困难多、风险大。有一次,王滨海在济南南郊山区进行巡线调研,300米高的荒山,没有任何路,他徒手攀爬5个多小时,巡检了4个基塔,全身还被灌木丛划伤了多处。王滨海感慨地说:“这样艰难的巡检工作,是当地的工作人员必须每天面对的。一想到全国还有许多人做着更艰辛更危险的巡检工作,我就更加坚定了做好无人直升机巡线系统项目研发的决心。”

    然而,利用无人驾驶的直升机为线路巡检,在当时被很多人质疑是天方夜谭。项目研发过程中,王滨海和他的团队不但要和巡线工人一起进行野外作业,还承担着空中飞行风险大的心理压力。但他没有退缩。

    面对这个在国内外研究几乎空白的项目,王滨海组建起一支10人团队。他们通过艰辛的技术攻关和封闭培训、艰难的野外巡线调研和野外飞行试验等考验,被同事调侃为“野人”团队。最终,在无任何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他打赢了这场技术攻坚战。2010年11月,该成果被资深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鉴定为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09年至今,他主持和参与了3项国网重点科技项目,主持1项试点工程,主持5项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并参与1项,获得授权专利11项;承担的科研项目经专家鉴定3项达国际先进水平。

    今年年初,王滨海承担了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高海拔地区无人机巡检适用性研究”,开始挑战世界难题——高海拔地区无人飞行巡线技术。任务重、压力大,王滨海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让无人直升机在更恶劣的环境中实现应用,替代人工巡线,才能让巡线工人少一些艰辛和危险。”

分享到:
他的英雄事迹足够拍部大片
王滨海:让智能直升机巡检电线
北京国际电影节启动“电影嘉年华”
2011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颁奖盛典举行
别糟蹋环境了
更好地运用新媒体和文化载体做好青少年工作
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
乍暖还寒:房价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