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4月26日电(实习生徐盼 记者崔玉娟)今天,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队长杨雅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胡铃心、云南大学物理系硕博连读研究生李强来到中青在线演播室,做客第十九期“劳动·创造·奋斗——我的青春故事”励志教育在线访谈,与广大网友一起分享他们在校园里的奋斗青春。
在很多人眼中,90后女孩杨雅茹选择在大三这个“节骨眼儿”上跑到偏远的贵州支教是“跟自己过不去”,但在杨雅茹看来,带着一颗温暖柔软的心去奉献,才是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我的理想是成为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人”。
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孩子们给她的挫败感,一度让杨雅茹“情绪低沉很久”。但她始终坚信,只要坚持努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面对热心网友提出的“一些大学生支教团队因为准备不足而给当地带去很多麻烦”这一现实,杨雅茹说:“志愿者一定要好好跟当地人打交道,学着尽可能去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中,只有解决了水土不服,才能避免一些问题的产生。”
当飞机总设计师,是胡铃心从小就有的梦想。小时候,只要有飞机从天上飞过,他都“撵着看”;如今,胡铃心顺利成为了一名专门从事飞行器设计研究的博士生。胡铃心说自己是幸运的,“我一直在沿着我梦想的轨迹努力前行”。
既要搞好发明创造,又要保证不耽误学校的日常课业,胡铃心有自己的一套“平衡秘诀”:一方面把实践过程中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课堂中,以此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尽可能挤出时间去参加课外活动。胡铃心觉得,学习和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并不矛盾。
虽然打小就被冠以“科创之星”的美誉,但胡铃心明白:科研路上不会一帆风顺,“我不会是永远的成功者,也不会是永远的失败者,但可以肯定,我会做一个永远不停追寻梦想的探索者”。
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创造未来,这是胡铃心始终信奉的人生准则。
每天8点进实验室,晚上10点出来,做科研几乎是李强生活的全部。在旁人眼中,这是在坐“冷板凳”,但李强“感觉很幸福”,“从事科研一直是我的梦想,所以我总能从中找到无穷无尽的乐趣”。
当然,有时候做一两个星期实验都得不到期望的结果也令李强情绪很低落,此时的李强也会干一些很“疯狂”的事——把音响开到最大,听一些励志的歌曲。“一整天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很容易进入死角状态,不妨先把那个东西彻底遗忘了,跳出来做一些别的活动,可能会触发某些灵感,说不定就走通了。”
“年轻人怎样才能做到不浮躁、耐得住寂寞呢?”李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回答了网友的疑问,“不能所有生活都在实验室,那太枯燥了,进实验室和出实验室要有两种不同的心态,关键是学会调节和准备。”
相关专题: 我的青春故事
文字实录: 追寻梦想永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