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在它实施的第9年,迎来了一个突破:该省正式建立省级统筹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新机制,并对新进农村中小学教师实行3万元或3.5万元的年薪制。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评论说,湖北改善农村教育的努力,正从资教行动变为一种长效机制。
中国青年报近期以较大篇幅刊发了“湖北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系列报道,引发社会关注。人民日报就此发表评论《农村教改,创新思路更重要》,高度肯定了湖北的举措。该评论认为,对于农村学校而言,如果不能通过制度设计,将“志愿行动”变成经常性、普遍性的力量,不能将“匆匆过客”转化为“固定师资”,很难给农村学校面貌带来根本的改变。而湖北的实践,恰好在制度和政策层面做了拓展。“通过相应的制度设计和政策措施,我们完全可以将少数个人的‘好人好事’,变为改变教育困局的新行动。”
杨东平说,农村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在于用得上留得住的教师,从它的发展来看,必须要有一大批年轻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扎根于此,因此需要制度保障。“湖北的资教行动计划在实施几年之后,就朝制度建设方面努力,而且思路很清晰,关键是要建立一套善待农村教师的薪酬制度。”
“这些年,国家为农村教育花了很多钱,包括实行免费午餐、寄宿制学校建设等,但对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教师薪酬,没有触动。”杨东平说,“而湖北的制度创新还在于,它触动了最难解决,也是最重要的教师待遇问题。”
据了解,此前,参与“湖北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的大学毕业生,除了享受与当地教师同等的薪酬待遇之外,他们在三年服务期内每人每年还能得到省教育厅给予的5000元奖励。而根据湖北省政府最近颁布的文件,该省将进一步实施和完善“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从2012年起,对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新进教师实行“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管理制度。今年将公开招录两万名左右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并对他们实行3万或3.5万元的年薪制,经费由省级财政负担。和老教师相比,这批新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薪资待遇将得到明显改善。
杨东平说,湖北加强省级统筹,意义重大,能真正做到有效配置资源,改善教育环境。他认为,目前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管理重心依然太低,不利于农村教育的发展。
对于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提出的“要激励‘优者从教’,保障‘教者从优 ’”的观点,杨东平说,这个概括非常准确,也很有价值,激励优者从教,核心就是要给教师好的待遇。他说:“目前,最优秀的人才不会选择做教师,但这种风气需要改变。”
如何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教师行业,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2010年,联合国四大主要机构的负责人在《世界教师日联合致辞》中强调说:“地位低、工资低、工作条件差侵犯了教师的权利,也降低了年轻人加入和留在教育行业的积极性。”2010年世界教师日的主题是“复兴始于教师”。他们在联合致辞中表示:“教师是教育系统的核心,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训练有素的、专业的、有积极性的教师,我们就有违背10年前在世界教育论坛上对全球儿童和青少年所作出的承诺的风险——到2015年普及教育。”
在杨东平看来,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地方政府“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这关键是看主要领导对此事重要性的判断。如果领导觉得盖楼比改善教师待遇更重要,他就会选择盖楼。”杨东平说,“湖北省带了个头,在最需要花钱的地方花钱,这本身就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行动。改善农村教育,不能永远都是盖房子、买设备,见物不见人。”
2004年,湖北省正式启动“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两年后,教育部、财政部等部委联合推出一项与湖北资教行动计划类似的举措:特岗计划——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两基”攻坚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特岗教师聘期3年。此举意在逐步解决农村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据了解,“特岗计划”政策自实施以来,已为22个省的3万余所农村学校输送了大约24万名大学毕业生。据2010年的统计数据,农村教师约占全国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总数的80%,大约为912万人。
教育部师范司司长许涛曾提出,要以农村教师重大项目为抓手,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这些重大项目包括免费师范生教育、国培计划、特岗计划、周转宿舍试点建设等。
杨东平认为,国培计划、特岗计划等都是重要的,但要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在农村教师的薪酬待遇上进行根本性的改变,否则,这支队伍很难吸引优秀的人才,即使吸引了大学毕业生,也难以长久。
他强调说,大学毕业生仅靠激情,在农村学校很难持久,“理想主义和爱心,需要建立在坚实的制度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光”。
杨东平认为,湖北对新近农村中小学教师实行年薪制,通过新人新办法来打破过去的格局,体现了地方政府的魄力。“这种改革,应被视为增量改革,它是在没有损害别人利益的前提下实现的。只是会制造新老教师的心理差距,因此需要协调好与老教师的关系。”杨东平说,“中老年教师如果本着为农村教育的未来考虑,要有宽容心,要认识到,让一部分教师的工资待遇先提高,最后达到整体提高,这需要过程,需要在实施当中探索和完善。”
目前,许多农村中小学的骨干教师,都是中等师范毕业生,这批当年初中阶段最优秀的学生,如今都很担心:当他们退休后,谁来支撑农村教育?杨东平说,如何在新一代的大学毕业生中,培养出农村教师的脊梁,是我们必须要承担的一种历史使命。
据了解,参加“湖北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和“特岗计划”的毕业生,大部分是农村生源,并来自二本院校,他们在中学阶段并非学习成绩最优秀的群体。“起点低一点没关系,关键是能走多远。把他们培养好,赋予他们职业的成就感和尊严感,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杨东平说,教育最大的规律就是爱,爱是教育的源泉,资教生和特岗教师们正是一个充满爱心的群体。
他还援引温家宝总理的话说:“办教育要用心力,还要用财力,两者不可偏废。”2007年9月9日,温总理与北师大免费师范生座谈时,一位老师在发言中表示,目前许多农村教师的收入不高,生活困难,建议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总理接过这一话题做出以上表述。
值得注意的是,从今年开始,那些有志于成为农村教师的大学毕业生,参加湖北“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不用再担心编制的问题。他们通过省里的统一考试和县一级的面试后,将成为一名有正式编制的乡村教师。湖北省鼓励他们在农村学校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我们可以这样畅想,湖北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新机制实行下去,最后可能会走向一种全新的教师制度,即教师的公务员制度。”杨东平说,“当教师成了国家公务员或准公务员,就要履行对国家的责任,教师的流动也就顺理成章了。”
本报记者 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