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孙霈源喜欢追星,他追的是璀璨夜空中的点点繁星。
入门一年多,尚属“菜鸟级”天文爱好者,孙霈源就发现了一颗克鲁兹族彗星,成为世界第79位、中国第19位SOHO彗星发现者。
3月14日,现就读于山东泰安一中西校区高二的孙霈源又以全国第三名的成绩入围全国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他说,成绩不算什么,兴趣才最重要。
2011年7月26日,当时上高一的孙霈源在SOHO卫星(太阳和太阳风层探测器)LASCO设备拍摄的C3图片中,发现了一颗克鲁兹族彗星。
两天后,他发现的这颗彗星得到了临时编号——SOHO-2116。这一天正好是孙霈源生日。作为奖励,妈妈送给他一架天文望远镜。虽然没法跟天文台的望远镜相比,但孙霈源说,这是他爱不释手的珍宝。
“克鲁兹族彗星是掠日彗星的一种,轨道特征是近日点非常接近太阳表面,仅数千公里。较小的掠日彗星会在接近太阳时被完全升华掉,而较大的彗星则可通过近日点多次。但太阳强大的潮汐力通常仍会使它们分裂。”孙霈源说起掠日彗星时,话特别多。
“因为克鲁兹族彗星过近日点时距离太阳太近,并且个头都比较小,所以地面上的望远镜几乎无能为力,只能通过太空望远镜来发现,大多数克鲁兹族彗星都是通过SOHO卫星发现的。”他又开始解释起SOHO彗星和克鲁兹族彗星的区别。
因为克鲁兹族彗星数量较多,发现相对容易一些,所以孙霈源也和其他的寻彗新手一样,从寻找克鲁兹族彗星开始。
“从2010年4月9日起,我就开始利用SOHO卫星LASCO设备所拍摄的图片来搜寻彗星,终于在473天后有了这个发现。”孙霈源说。
“2011年7月26日16时,美国东部时间是凌晨4点,欧洲天刚亮,很多外国高手都还在休息中。我是一个仅有一年多经验的寻彗新手,这个时间段找彗星再好不过。”孙霈源说。
2011年7月26日16时22分,孙霈源在C3图片的C2区域右下边缘看到一个可疑目标,反复审视后,他确认那是一颗新彗星。16时25分31秒,他立刻向SOHO彗星报告页提交了发现报告。23时,SOHO/LASCO工作组成员卡尔·巴特姆斯(Karl Battams)发来电子邮件:“祝贺你,我已经把你列为彗星猎手了!”
7月28日,彗星得到临时编号——SOHO-2116,信息已发送至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哈佛大学天文台的国际小行星中心,目前正在等待公布彗星永久编号。
“发现SOHO彗星不仅要靠眼力和经验,还要有运气,我自己也没想到会在那天下午发现了它”。这一发现给孙霈源带来的是惊喜:“作为一名学生,我并没有太多的课余时间去搞这些东西,寒暑假又正值出SOHO彗星的低峰期,在这样的双重打击下,我也曾一度放弃过,认为自己不是那块料。”
孙霈源是一夜之间喜爱上天文学的,在启蒙老师辛峰的教导下,他慢慢地成长起来。“2009年7月22日,本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上演,我和辛老师一同观测了本次日全食,在那之前,我对天文和星空并没有什么兴趣。”
孙霈源回忆着那场日全食,仍然“灰常激动”,“我的观测器材可是相当简陋的,在家翻箱倒柜地才找到了老爸N年前购买的‘地摊货’——一只无名双筒望远镜,减光设备也是相当危险的,那时候也没来得及买专门的巴德膜和太阳观察眼镜,只是找了副破眼镜用蜡烛熏黑来冒充。”
这是孙霈源“人生的第一次天文观测”,之后,他对天文的热爱有增无减。
2011年3月9日,孙霈源在泰安一中西校区发起成立了“东岳巡星会”。到现在,东岳巡星会共接纳了校内外200多名会员,多次组织会员举办了各种天文活动。
孙霈源的高中语文老师王波说:“我也是协会其中的‘一分子’了,天文学很奇妙,很深邃,很有趣,我也经常跟孙霈源一起组织天文观测活动,还经常借阅孙霈源订的《天文爱好者》杂志。”
就连泰安一中(西校区)的副校长梵培成也会偶尔浏览一下《天文爱好者》杂志。他说:“学生的兴趣我也要学习学习,一个学校里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因为很有可能他会成为一个国家未来所需要的人才,应该要了解学生爱好的领域。”
由于东岳巡星会缺少观测设备,一直推崇素质教育的梵培成甚至会专门陪同孙霈源和几个爱好天文学生,去泰山学院天文台进行观测。
对于孙霈源来说,除了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支持鼓励之外,星明天文台的老师们对他帮助也很大。星明天文台是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南山天文站的一个由著名业余爱好者高兴建立的私人业余天文台。
“这里汇集了我国业余天文学界最厉害的高手,他们都是我的良师益友,若没有徐智坚、阮建高老师在SOHO彗星方面对我的指导,我也许就发现不了这颗彗星”。孙霈源说,他现在除了进行SOHO寻彗之外,还参与了星明天文台的SASP(系外超新星、系外新星及主带小行星搜索计划),虽然还未发现新的天体,但一直在努力着。
在紧张的高中课程学习之外,他几乎把寒暑假和其他课余时间都贡献给了天文。“我希望大学能够攻读天文系。”孙霈源告诉笔者,“能到国家天文台或者天文馆工作是我的愿望,因为我深爱这个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