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寄语
珍惜你拥有的一切,努力做一个好人。
清晨5时,城市尚未苏醒。沉默的湖北武汉涵三宫街上,只有一个男孩手中扫把“歌唱”的声音。
这个男孩叫刘普林,是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大二学生。每隔一周,他就会坐一个多小时公交车回家,帮妈妈“扫地”。
那是两年前的一个夜晚。晚上8点半,妈妈下班回来,觉得胃不舒服。“那么晚下班,回来才能吃饭,对胃肯定不好。”刘普林心疼妈妈,决定接过她的扫把,“刚开始妈妈也不同意,怕耽误我学习,我说就当运动了”。
除了扫地,刘普林回家的另外一个任务是拿接下来两周的200元生活费。在这个吃顿饭动辄上百元的城市里,刘普林每周只花100元,有时还有富余。平时同学们一起出去逛街、吃饭,刘普林很少参加。有同学说要请客,他也会婉言谢绝,因为觉得“让人请不好”。别人出去玩儿的时候,刘普林就在图书馆里、运动场上“打发”时间。
“有一次同学聊天,他们问我周末去哪了,我告诉他们帮妈妈扫大街,他们都很惊讶。”刘普林笑着说。
位于武汉市武昌区小东门粮道街的涵三宫街就是刘普林的工作地点。虽然他嘴上把“扫地”说得轻描淡写,实际上,四五百米长的大街加上4条小巷和一个院子,扫上一遍要花去两三个小时。“不怎么累,毕竟农村出来的,就当是做家务了。”刘普林说,“而且我年轻嘛,我多扫点儿,妈妈就能多歇歇。”
其实,现在的生活和刘普林原本计划的不大一样。小时候,刘普林的梦想是当一个数学家。他记得那时妈妈总说:“你要是成绩好,我一定供你念下去。你要是成绩不好,就别念了。”懂事的刘普林成绩一直不错。虽然高中时有段时间因为读小说“落下了一点”,他还是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报志愿时,他选择的是学费便宜的会计专业,“总觉得会计和数学大概会沾点边儿吧”。
一年1.12万元的学费对于做环卫工人的父母来说,不是小数目。所以,刘普林除了生活中尽量节俭,还捡起了瓶子。“寝室的同学有时候见到瓶子也会帮我捡回来,还开玩笑要我请他们吃饭。”为了表示感谢,刘普林有时也请大家在食堂“撮一顿”。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扫地的男孩是个大学生。炎热的夏天,路边的交通协管员会递给他一瓶水;寒冬腊月,老奶奶见他没戴手套冻得手指通红,会心疼地叮嘱他注意身体。“大家对我都很好,我也不觉得扫地有什么不好意思,都是劳动,不分贵贱。”刘普林说。
现在,刘普林最大的愿望就是快点儿毕业,挣钱让爸爸妈妈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