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寄语
用感恩传递温暖,用坚持实现梦想。
离开那所自己待了6年的深山小学,回到广东深圳的孙影没事时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在翻照片中回忆。“实在太想念孩子们了。”孙影说。她所说的孩子是一群贵州深山里的小学生。
在吉林辽源煤矿长大的孙影从小就想当老师。2006年8月,在深圳一家高科技公司工作的她,从媒体上看到一个叫“募师支教”的项目在招募志愿者赴山区支教。几乎没有犹豫,她便报了名。
“就想去当志愿者,这也是圆我做老师的心愿。”说起当时的选择,孙影的想法很简单。
但是,真正到了支教的学校——贵州大方县大水乡鞍山小学,孙影还是傻眼了。她从来没见过那样的学校:没有操场,没有校门,没有讲桌,甚至没有一扇玻璃完好的窗户……
孙影和另一个女孩就在这样一个地方“安了家”。待的时间长了,孙影发现,山里的艰苦还远不止这些。
缺水,没办法经常洗澡;因为学校离乡里远,买东西不方便;一日三餐,吃得最多的是当地产的洋芋。物质上的苦对孙影来说并不算什么,她更在意那些渴望知识的学生。
在那里的日子,孙影把学生都当成自己的亲人,不管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孙影都希望能尽量帮助他们。
学生没有写作业的习惯,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不太好,孙影便时刻督促他们,只要有一点进步,便会开心地表扬他们。慢慢地,有的家长惊喜地发现,孩子竟然开始主动写作业了。
山里的孩子拼音学得不好,孙影便地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教,一遍一遍地讲,直到学生们都掌握了拼音读法能够识字写字为止。
她还通过联系深圳、北京的爱心人士,为鞍山小学争取到了希望小学的项目。
“我是真心实意地对他们好,他们能感觉到。”孙影的真心付出让孩子们很快便接受了她并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达谢意。
有的孩子在上学的路上会采一把还带着露珠的花,悄悄地放到孙影的门口。
“你就像我妈妈一样。”一个小女孩还偷偷地写了张这样的纸条给她。
支教开始时,孙影想好了“待一个学期就回去”,以后应该“不会再回来了”。可是支教结束回到深圳以后,听到电话里孩子们的思念,和学校老师描述学校的情况,孙影终究还是没能抵挡住自己内心的召唤,在2007年9月再次回到那个让她割舍不下的地方。那一年,她被大水乡政府任命为鞍山小学副校长。
“每年我都会跟身边的人说,做一个学期就回去。”孙影说。可是,这样的话她一直说了几年,最后连朋友都不相信了。
从2008年8月起,孙影不再以“募师支教”项目队员身份参加支教活动,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采集求助信息、联络爱心捐助、为求助方和捐助方牵线搭桥上。几年来,她累计参与募集善款400多万元,联系筹建了9所希望小学,为400多名贫困生联系到了爱心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