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5月0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新知

厌恶感并非一无是处

韩晓晨/编译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5月02日   11 版)

    提到“厌恶感”,你想到什么?相信每个人都怀揣着一份不同的清单,然而心理学家却在一项研究中表示,厌恶感也并非一无是处。

    在一份发表于《皇家学会哲学汇刊B辑》的论文中,来自伦敦卫生和热带医药学院的瓦尔·柯蒂斯博士提出,厌恶感能使我们远离或至少识别出有害的刺激源。“像接触唾液、粪便等感染性物质,或是与身染恶疾的人亲密接触这样的事情,仅是想想就足以让人浑身难受。对此类行为的自我限制是我们抵御疾病的第一道防线。不过,油然而生的厌恶感是如此的自动化,以致我们往往忽视了它的意义。”

    柯蒂斯博士认为,厌恶感可以使我们本能地远离那些让人闹心反胃的对象,进而避免传染病的传播,而这具有进化论上的意义。正如饭前洗手可以预防霍乱和甲肝,与罹患流感或麻疹的人保持距离也是防范感染的明智选择。“如果没有厌恶感和它引发的行为反应,感染性物质就将在人群和其他动物种群中带来更高的患病率和致死率。

    在现实生活中,厌恶感常常被用作宣传载体,提醒人们采取防护措施。

    2009年“甲流”暴发时期,伦敦政府印发的宣传单曾以图片形式呈现了一个扑面而来的大喷嚏,无数小水珠向四面发射开去。这幅令人皱眉的图片旨在鼓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纸巾来阻击飞沫。英国心脏基金会则在一次活动中描绘了滴下油脂的香烟,以表现吸烟对心血管的损害。最近的研究显示,人们对这样的图片越感厌恶,就越有可能尝试戒烟并取得成功。

    不过,厌恶感也可能使我们戴上有色眼镜看世界,做出非理性行为。对某种小动物的恐惧症即是如此。

    很多人都为蜘蛛而大惊失色,尽管它们既没有爪牙又不会蠕动,且通常是对人无害的。来自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格雷厄姆·戴维教授因此为蜘蛛鸣冤:“它们和厌恶感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联系,这是因为很多人认为蜘蛛咬人毒性生猛,但其实它们极少这样做。因此,对蜘蛛的恐惧并没有什么理性的根基。”戴维教授认为,人们对这类小东西的恐惧感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害怕”,而是一种旨在避免疾病的情绪反映——令人生厌的动物或事物中有不少都是疾病的载体。

分享到:
万花筒
中等生的出路在哪里
厌恶感并非一无是处
《莎拉的钥匙》要开哪把锁
求情
秀场
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