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5月12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个人信息保护系列报道之五

对“疑似谣言”爱答不理 政府容易吃大亏

本报记者 王梦婕 实习生 徐宵桐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5月12日   03 版)

    网络谣言“猛于虎”。

    身为新华网采访部主任,黄庭满对网络谣言的危害认识得更加真切。“网络谣言不仅扰乱网民的基本判断,更使人们失去对网络、对他人的信任,导致‘老百姓’变成‘老不信’,严重加剧社会隔膜。”

    如何让网络谣言少一点,“少飞一会儿”呢?

    网站要做纷乱信息的“过滤器”

    人民网有一个栏目叫《求真》,主要通过网站记者的采访与求证,使这些谣言一一“显真容”。新华网也有一个类似的栏目,叫《第一回应》,第一时间让当事人“露脸”,回应社会关切。

    在黄庭满和人民网副总编辑潘健看来,这些栏目都是对谣言“亮出的一把剑”,多数商业网站尚不具备的新闻采编权正是剑刃所在。对以“网曝”、“网传”等“非新闻”形式出现的“疑似谣言”,通过记者求证进行过滤十分必要。

    黄庭满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谣言古已有之,传统媒体对此有把关机制,但互联网——尤其是微博、MSN等工具匿名和裂变式传播的特性,却让谣言传播的门槛大大降低。

    潘健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要做网上纷乱信息的“过滤器”。首先意味着要对真假信息进行更专业更准确的研判,不让虚假有害信息在网站上“冒头”。“不少有待商榷的信息是从媒体传出来的。人民网每天要转载新闻,对转什么有严格的把握,一发现‘可疑信息’、‘问题信息’,就要用一套研判机制进行‘过滤’。”潘健说。

    “要还原真相,最好的方法还是严谨核实与深入调查,这些都与记者的采访分不开。”潘健向中国青年报介绍,《求真》栏目与一些微博结成了合作关系,收集各类谣言线索,一旦锁定目标,就争分夺秒,正面迎击。“比如,此前‘鼓浪屿7月起将涨价限客’的谣言因为有‘五一’不少景区涨价的大背景,很容易让网民信以为真。”他说,“为此,人民网的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鼓浪屿管委会,后者通过人民网澄清,传言系虚假消息。”

    “在记者调查采访得出的结论站得住脚的前提下,辟谣一定要快。”潘健强调。

    辟谣的努力

    以新浪、腾讯为代表的不少网站,借由微博、QQ、门户、博客、游戏等平台的“聚合”,注册用户众多。仅就微博而言,最新报道显示,两家网站的注册用户分别达到了3亿多和4亿多,日发博量近亿条,日活跃用户以数千万计。庞大的用户群使这些网站阻击谣言的任务变得十分艰巨。

    2011年3月的“谣盐”事件前后,两大微博平台有感于“必须花大力气与微博谣言作战”,相继开通了官方辟谣账号:新浪的“微博辟谣”和腾讯的“谣言终结者”。

    “微博辟谣”的组长谭超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这个10人团队每天要接到上百条网友举报的“疑似谣言”,同时主动对微博进行24小时监测。“‘疑似谣言’往往转发量瞬间膨胀,传播速度惊人。”谭超说,“一天里有三个发博高峰,上午9~10点、下午2~4点和晚上9~10点。我们也必须三班倒,一旦监测到这种‘异动’并认为‘可疑’,就以最快速度投入查证。”

    “查证的方法主要是信息源头查找、网络深度搜索、直接联系当事人或媒体,或者翻阅论文资料。”“谣言终结者”负责人李慧翔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腾讯每天监测到的“疑似谣言”中,公共事件与科普知识约各占一半,“最后9成以上被证实是谣言”。

    让谭超记忆犹新的,是在其小组成员孙婷手中终结的“官员工作餐大啖螃蟹”谣言。2011年7月,一幅照片中,一群人围着餐桌吃螃蟹,照片2/3的画面是满满堆着的螃蟹壳,发布者配文称:“领导啊,一顿工作午餐是阳澄湖的螃蟹!总价2.16万多元!”这条微博发出半小时后就被转发了数百次。

    孙婷监测到这个现象后,立刻投入了查证。她将照片放进图片搜索软件里,不断“回溯”原始发布时间,终于在上海的某论坛上,发现了其最初的“现身”时间——2004年,以及原始的文字描述。

    根据原始文字描述,这是一群网友聚餐吃完螃蟹后,把所有的壳堆在一起照的纪念照。但一个月内,描述就被篡改成了“某单位招待领导的工作午餐”。她一方面打电话给始发论坛,让它帮忙恢复8年前的图片数据,力求图文一体;同时从这条“疑似谣言”的几千条评论里一条条“扒”线索。经过一上午的努力,终于发现评论里有个网友认识这群聚会的人,顺藤摸瓜,几经辗转,孙婷终于找到了8年前这场聚餐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经过指认,最终确定这个照片中间“吃螃蟹的领导”,其实是当时参加聚会的一个台湾商人。

    对造谣者,腾讯和新浪一般会根据“造谣”的次数和恶意程度,对账号进行警告、禁言乃至取消账号等“处罚”。对影响比较恶劣的谣言,一般会通过显要栏目、弹窗和官方微博账号公开辟谣。

    “但是,有的谣言转发数也就几十条,没有形成大的影响力,公开辟谣反而可能‘二次传播’。这时我们一般选择删除微博或贴上‘不实信息’标签,再发私信与用户沟通。”谭超介绍说。

    政府及时公开信息是另一种“自律”

    黄庭满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信息传播碎片化和碎片信息快速传播,真实信息发布缺位或延迟,不法分子有利益驱动,网站责任意识淡薄和管理不到位,法律和监管不完善,是五个最大的“催化剂”。

    为此,打击也须“对症下药”。

    “打击的关键,一是强化网站管理和运营责任;二是加强监管和惩处力度;三是培养和提升网民的网络素养;四是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黄庭满认为,在各方合力中,自律十分重要。“网民要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念,超越情绪和立场,对事实、证据进行理性认同,对未经证实的信息持谨慎的怀疑态度,用常识去判断一条信息的真伪。”腾讯相关负责人王莹说。

    此外,潘健特别强调,政府部门及时公开信息披露真相,是另一种“自律”。

    “从人民网的实践看,近两年政府机构对新媒体的应用、对网上突发事件的应对,总体来看比以前要开放科学得多了。如今,网上舆情应对的黄金期,已从24小时缩短到了4小时。”

    潘健认为,如果某一信息确属谣言,政府等当事方反应越快速,效果越明显。“现在,不少政府机构都尝到了甜头。曾有网友在博客中说‘玉树地震过去两周年了,还有好多人住在帐篷里’。这个事件并没有形成热点,但两周后玉树方面主动写来材料,详细讲述了真实情况。”他说,“玉树是个相对偏远的地方,对一个博客都这么重视,真正反映了一种好的趋势。反过来讲,对‘疑似谣言’爱答不理的政府机构,容易吃大亏。”

    “法律也要为此保驾护航。”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研究所所长丁俊杰教授表示,“一套法律会让互联网用户在自由与责任之间,拿捏得宜。”

    全世界对打击网上谣言几乎都有一套法律制度:美国有130项法律、法规来规制网络传播的内容;新加坡媒体发展管理局鼓励网络行业建立自己的评判标准,该局会适时查处,严重造谣的会被以诽谤罪起诉;印度《信息技术法》规定对在网上散布虚假、欺诈信息的个人,最高可判处3年有期徒刑。

    黄庭满认为,目前我国互联网管理方面的法律“尚不完善”,难以满足现实需要。

    “依法对在网络上恶意造谣者、传谣者进行惩处,震慑作用是最明显的。让大家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不是‘触法’,而不是一个无所谓的态度,有利于全社会建立起网上社会的法治观念。”潘健表示,“这对谣言的阻击也更直接。”

分享到:
平顶山5姐弟和317名孤儿
对“疑似谣言”爱答不理 政府容易吃大亏
如何从源头上避免报废汽车翻新再卖
“怀有善念与希望的小市民”,加油!
军营鹊桥情牵“白衣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