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协理事长汤彦麟日前表示,中国是航油价格全球最高的国家之一,各航空公司每年支付的航油费用超过4亿美元,这笔成本如果能与全球水平看齐,将会使中国的航空公司更具国际竞争力。据悉,亚洲大多数国家的航油进销差价不超过65美元/吨,而中国超过100美元/吨,包括东京、首尔、马尼拉、吉隆坡等亚洲主要机场的航油差价都比中国低。国内一家大型航空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在国外机场加油肯定要比国内便宜。”(《新京报》5月24日)
怪不得国内航空公司动不动亏损,怪不得他们时不时上调燃油附加费,怪不得他们服务水准不高还“晚点不赔”……原来,这里也有国内航油价格畸高的“功劳”。早就听说很多国内航空公司的国际航班,哪怕只是从首尔飞回北京,也要在首尔的机场加满油。只可惜,大多数航班还是得在国内飞行和加油。航油价格高企已成为中国航空公司的“利润杀手”:由于去年航油价格飙升,三大航(国航、东航、南航)的航油成本支出同比增长近四成,占总成本的比例也达到四成。
我国民航业已走上市场化道路,为了争夺客源,各航空公司的机票价格一折再折。但与民航业紧密相关的一些行业,仍是一块块垄断坚冰。国内航油市场由央企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垄断,这自然意味着高价。
航油之外,航空器材由央企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垄断,几年前有报道称,中航材所售航材的价格一直高于国际水平,这导致国内航空公司维修飞机时相当破费。另外,一个城市大多只有一两个民用机场,机场在起降费、服务保障费等方面的“要价”能力自然很强。
这就是中国民航业面临的窘境,这个行业既要应付激烈的市场竞争,又要承受垄断盘剥,动不动亏损是必然的。我国的航空公司大多是国企,三大航还是央企,但在垄断之下,它们照样是弱者,是垄断的受害者。
垄断者欺负航空公司,航空公司转过来欺负消费者,通过航空公司的传递和转嫁,垄断盘剥最终落到了消费者头上。于是,航空公司的服务水平不高也是必然的,可怜的消费者永远是最后埋单的人。
看来,唯有拆除相关的重重垄断壁垒,才能让中国民航业获得腾飞的空间,也才有望让乘客权益获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