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6月16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今天,他们是中国最亮的“星”

——记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

宗兆盾 朱霄雄 本报记者 赵青摄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6月16日   02 版)

    航天员景海鹏担任指令长。

    航天员刘旺。

    我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微笑亮相。

    此去九霄访天宫,天路迢迢自从容。15日下午,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与中外记者见面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举行。3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一亮相,便迅速成为互联网“搜索热词”,正像新闻媒体所形容的,今天,他们是中国最亮的“星”。

    景海鹏:中国首位再度飞天的航天员

    景海鹏2005年曾入选“神六”任务乘组梯队成员,2008年圆满完成“神七”任务,是飞行乘组中的老面孔。一晃数年,笔者最惊奇的是,时间之河仿佛在他身旁绕了个弯,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面对笔者的疑问,景海鹏笑着说:“怎么会没变化?1985年刚当飞行员的时候我64公斤,现在66公斤,发福了!”

    一句轻松的玩笑,背后藏着几多汗水。从航天员训练开始以来,他不仅要严格控制体重,还要使自己的体能、心理指标都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个中艰辛,常人难以体会。

    “神七”任务刚结束,景海鹏就全力投入载人交会对接专项训练。此次任务,他将作为指令长,与航天员刘旺、刘洋一道,共同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即将成为中国首位两度飞上太空的航天员,景海鹏显得十分平静。他说,“航天员的职业就是飞行,不可能因为飞过一次,就可以躺在成绩和荣誉上面睡大觉。”

    作为航天员队伍中的“新兵”,刘洋对这位老大哥非常敬佩,“参加学习训练,景大哥比我们这些初次执行任务的航天员还认真,他总是把地面训练都当做太空失重环境来对待。天宫一号实验舱底部装有一些脚限位器,用来防止航天员失重漂浮。在地面模拟器训练时,他每次起身或移动位置,一定会先把脚放进限位器,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对我影响很大。”

    在景海鹏的影响和带动下,航天员们都养成了在地面模拟太空生活的习惯。笔者看到,他们用过的纸巾、喝过的矿泉水瓶盖,都会很自然地装进训练服衣兜,盖好兜盖,再用粘扣粘牢。

    长期负责航天员选拔训练工作的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说,“作为一名合格的指令长,既要完成好自己担负的任务,还要成为乘组的‘核心’,景海鹏在这方面比较突出。”

    “神七”任务成功后,景海鹏成了名人,但他说荣誉属于全体航天人,自己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同学聚会,他总是和大家回忆当年,闭口不谈自己当航天员的经历。

    去年10月,景海鹏应邀回母校解州中学作报告。看到老师和同学们坐在露天的操场上,报告席却安放在搭着凉棚的主席台上,他执意不肯。他说:“我是来向各位老师、校友报告自己离开母校20多年间的学习工作经历的,应该站着向大家汇报。”最后,他走下主席台,站在操场上讲了4个半小时。

    沉稳、低调、内敛,时隔多年再次见到景海鹏,依然是挺拔的身姿、白皙的面庞、锐利的眼神。然而,在不变的样貌背后,却明显感到他成熟了很多。

    景海鹏笑着说:“成熟的谷穗总是会弯下腰来。”我们衷心期待着,这位成熟的“指令长”带领他的队友,圆满完成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载誉归来。

    刘旺:为了这一天,等待了14年

    在我国1998年选拔产生的首批14名航天员中,刘旺年龄最小,比其他航天员的平均年龄小了四五岁,他同时也是大家公认“脑子最灵光的一位”,不仅因为他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术考核成绩突出,更因为他好学肯钻、学习能力很强。

    在近乎残酷的乘组选拔中,虽然历次考核成绩都十分靠前,刘旺却屡屡因毫厘之差与飞行机会擦肩而过。2012年3月,他终于以优异的成绩入选“神九”飞行乘组,肩负起操纵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的重任。

    这一天,刘旺等待了14年。景海鹏说,刘旺就像山西老陈醋,越陈越香。

    此次任务,刘旺将担任手控交会对接操作手,亲手操控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对接。而这个对接过程,他已在地面模拟器上训练了1500多次。

    很多人感到,作为操作手,只要把控制技术掌握纯熟就足够了,但刘旺从不这样认为。训练初期,他几乎每天都要和对接机构研制人员、飞船系统专家通几次电话,了解科研人员的设计思路、操作手柄对飞船的控制规律,认真记录每次操作的手感和设备响应状态。

    一次故障模拟处置演练,刘旺发现,按照手册上的操作程序,可能会延长处置时间,影响操作结果。他通过认真分析判断故障现象和处置机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经过专家复核,果然他的方案更优。

    按照工程设计要求,对接时的两个航天器对接机构的角度偏差不能超过4度,但在训练中,刘旺坚持把标准提高到了0.2度。按照正常操作程序,操作手应按照显示屏上的对接图像和参数进行操作,但他自我加压,要求自己在显示系统出现异常,甚至无参数显示的条件下,也能精确操控对接。

    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有一次到交会对接模拟训练现场检查,要求刘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上机操作,结果在各种不同任务状态下,他都能做到分毫不差、一次成功,周总高兴地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这个驾驶员选得好!”

    精准操控对接是此次任务的重要目标,然而在距地面340多千米的太空,操纵时速28000千米的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难度可想而知。

    笔者好奇地问刘旺,“在失重状态下,人的感知能力、身体控制能力都会发生很大变化,你对自己操控对接有几成把握?”没想到刘旺坚定地回答说:“100%!”

    “很少人敢说自己能做到100%,毕竟失重状态下操作,你也从未体验过。”

    “我必须保证100%。”

    “拿什么来保证?”

    “实力。”

    “你觉得自己有足够的实力吗?”

    “不仅是自己的实力,我相信我们整个乘组的实力,更相信我们全体科研人员的实力,他们严谨细致的工作、产品过硬的质量,都给了我必胜的信心。”

    入选航天员大队14年,先后与“神五”、“神六”、“神七”3次载人飞行任务擦肩而过,但人们从刘旺坚定的眼神里,从未看到过任何失落。

    笔者甚至问他,如果“神九”任务仍然没有被选入乘组,会否感到航天员选拔的残酷。刘旺的答案让人忍俊不禁,“飞船又不是火车,总不能一下子拉很多人。即使没有入选乘组,我也不会后悔。能够加入航天员这个光荣的队伍,人生中有这段经历,足矣!”

    刘旺告诉笔者,这次参加任务,最担心的就是老母亲。母亲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自从3月份确认入选任务梯队以后,刘旺就一直很小心地封锁消息,避免老人家担心,但又怕自己飞上太空后,母亲突然得知消息,心理压力更难承受。

    今年4月初,新闻联播播出神舟九号飞船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消息,母亲专门打来电话,问刘旺上天的航天员选好了没有。刘旺故意说:“我们正参加选拔呢,您希望儿子入选吗?”电话里,母亲沉默了许久,忽然笑着说:“不希望。”

    飞天是儿子一生的梦想,母亲怎会拖孩子的后腿?可航天又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职业,又有哪个母亲会舍得孩子去冒险?

    “女性本弱,为母则强”。刘旺的讲述,让我们看到了航天员背后一位位母亲、一个个家庭的默默支持和无私付出。

    刘洋:中国首位飞向太空的女航天员

    高挑、白皙、短发、干练,作为我国首位飞向太空的女航天员,同时又是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位执行任务的代表,刘洋自然是乘组中的“焦点”。

    眼前的刘洋,身着深蓝色航天员训练服,英姿飒爽、潇洒干练。当笔者问她作为中国首位“飞天女”的感想时,刘洋的回答干脆利落,“毛主席接见首批女飞行员时曾勉励大家:要当战斗员,不当表演员。这句话一直是我们女飞行员的座右铭。执行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我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应有的贡献。”

    “神九”任务中,刘洋主要负责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试验管理,内容涉及航天医学、工效学研究等诸多方面,共计达数十项。对于一位进入航天员大队刚满两年的“新兵”,这的确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自2010年5月加入航天员大队,到今年6月首飞,两年来,刘洋几乎放弃了一切休息时间和娱乐活动,一门心思扑在学习训练上,就连航天城的大门都没有迈出过一步。

    除了单调乏味的生活,更大的挑战是各种身体适应性训练。增强航天员前庭功能的转椅训练,要求航天员能够在高速转椅上连续旋转15分钟,其间,还要叠加头部运动刺激,一般人连1分钟也承受不了。

    第一次转椅训练,坚持到5分钟,刘洋浑身冒汗、头晕恶心。可教员提醒过大家,一旦出现呕吐,身体就会产生记忆,下次再上转椅就会出现条件反射。“为了转移注意力,我强迫自己幻想正站在海边欣赏风景”,凭着顽强的意志力,她终于闯过了这道难关。

    火箭升空和飞船返回时,航天员会承受巨大过载。离心机训练就是提高航天员抗过载能力的重要项目。当机械臂高速旋转时,人的全身就像被巨石压住一样,丝毫动弹不得。体液分布也会发生变化,血液不能正常流向大脑。一次次训练,一次次煎熬。按照刘洋现在的成绩,她可以像男航天员一样,承受8个G的过载,也就是说8倍于自己的重量压在身上,依然可以保持头脑清醒,正常操作。

    2009年,刘洋奉命到西安执行人工降雨任务。飞机刚从武汉起飞,就遇到了恶劣气象。起飞高度50米就进入了云层,先是雨点“啪啪”地打在风挡玻璃上,没过多久,飞机就开始结冰,螺旋桨甩到冰块,打在机身上发出巨大的响声。刘洋迅速关闭自动驾驶功能,用手紧紧握住驾驶杆,不断修正飞行姿态,防止飞机摇晃造成失速。

    “机组商量决定:坚持再往前飞一下,实在不行了再找最近的机场备降。当时大家都很紧张,担心如果飞机结冰再加剧怎么办?飞机高度再往下掉怎么办?心里只有一个愿望,盼着太阳赶快出来。飞着飞着,突然感觉云层变亮了,空中好像有一缕阳光洒下来,继续飞了几分钟,云层突然闪开了一道缝,太阳露出来了,飞机上大坨大坨的冰块慢慢融化了,那种喜悦的心情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刘洋告诉笔者,这次空中特情对自己的影响特别大。“有些航天员训练项目是对人身体极限的考验,我总是对自己说:坚持,一定要坚持,也许就在你快坚持不住的时候再坚持一下,成功就在前面。”

    笔者好奇地询问:“男女航天员的训练标准怎么会完全一样?运动员不也是男女有别嘛?”刘洋说,“太空环境不会对男女航天员区别对待。地面训练要求严一些,将来到天上就更保险。”

    刘洋常说自己很幸运。1997年高中毕业,正好赶上空军在河南招收女飞行员。那时,每隔七八年才招一批女飞行员,到当年为止,一共才招收了7批。2009年,她正在空军部队飞运输机,刚好赶上我国从空军飞行员中选拔第二批航天员,她通过层层考核,顺利入选。入队刚两年,又赶上了我国实施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她以优异成绩通过定选考核,成功入选任务乘组。

    谈起这些,刘洋深有感触地说,“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仿佛都能与国家军队的发展、与航天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就像那个词所形容的——时代的幸运儿。对这种幸运,我非常珍惜。”

    相关文章:

    神舟九号今天18时37分发射

    带着微笑和信心飞向太空

    状态“冻结” 静待“神九”升空

分享到:
今天,他们是中国最亮的“星”
状态“冻结” 静待“神九”升空
关于向张丽莉、吴斌、高铁成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
第十届海峡青年论坛在厦门开幕
神舟九号今天18时37分发射
带着微笑和信心飞向太空
步行已成为中国健身第一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