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青年致富不忘回族兄弟,带领回汉群众共同富裕;回族大妈热心社区服务,多年如一日,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照顾汉族孤儿……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各族青年亲如一家,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谱写了民族团结的华彩乐章。
这几年,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马连渠乡的回汉群众都富了起来,马连渠西瓜成了当地回汉群众发家致富的金字招牌。
在马连渠乡,30岁的吴少喜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初,政府号召农民种瓜的时候,大多数人因害怕风险都在观望,只有吴少喜一个人干了起来。
吴少喜以前没种过瓜,虽然有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但一切都在摸索中。第一年,他种了3亩瓜,但由于种瓜环节多,栽苗、授粉、灌溉……一个环节处理不好,就会影响收成。这一年,吴少喜几乎没挣钱。
尽管如此,吴少喜第二年继续种了8亩西瓜。有了第一年的教训和经验,啥时候栽苗、瓜藤上第几个花上授粉、浇多少水,吴少喜对这些种瓜常识渐渐有了更多把握。
“种了17亩,每亩平均能收入5000元。”去年,光种瓜吴少喜就收入了8万多元。
在马连渠乡,回族青年杨松是吴少喜多年的朋友,每当农忙时节,杨松都会到吴家的地里帮他栽苗、灌溉、收瓜。此间,一直观望的杨松看到吴少喜的瓜卖出了好价钱,他也跃跃欲试,只是苦于缺乏技能。
吴少喜知道后,劝他打消顾虑,“技术上有我在,你就放心种,我的兄弟们都要富起来”。很快,杨松买来了瓜苗,每当遇到困难,杨松就在瓜地里打求助电话。每次杨松的电话打过来,吴少喜总会放下手中的活,骑着摩托车赶到杨松的地里,手把手地教他。有时候吴少喜去市里送瓜了,就让妻子陈彦娣去教杨松。
在吴少喜一家的精心指导下,杨松第一年种瓜10亩,赚了4万元。“如果没有好兄弟吴少喜的帮助,第一年肯定赚不了钱。”杨松发自内心地感谢吴少喜一家人。
如今,马连渠西瓜的品牌亮了起来,逐渐富起来的吴少喜和杨松在马连渠乡“火了起来”。他们积极参加了共青团吴忠市委组织的青年创业俱乐部活动,面向全市回汉青年创业者传授种瓜心得,越来越多的回汉群众争着请他们到家里指导种瓜。
在吴忠市利通区裕西社区,人来人往的王兰花热心小组活动室里,身着工装、背着帆布包的舒宏勇正和王兰花说着什么。分别时,王兰花拍着舒宏勇的肩膀,叮嘱他路上小心,到了红寺堡一定打电话报个平安。
王兰花眼前的年轻人舒宏勇今年28岁。说起回族大姐王兰花,这个阳刚的西北男儿常常眼里含着泪水。
舒宏勇童年的记忆一片灰暗。他出生不久,母亲便离家出走;10多岁时,父亲又因劳累过度离开人世。舒宏勇和弟弟舒宏良一度流落街头,乞讨度日。
“王大姐使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在舒宏勇兄弟俩无依无靠之时,回族大姐王兰花走进了他们的世界。
2006年的一天,刚刚退休在家的王兰花和7个同伴组建起了热心帮扶小组。她们了解到裕西社区有两个小男孩到处流浪,很快找到了流浪中的舒宏勇兄弟俩。
“他们哥俩在大街乱逛,满脸的污垢,看着让人心疼。”见到舒宏勇兄弟俩时,王兰花决心要为他们做点什么。
为了能让两个孩子上学,身为人大代表的王兰花找到吴忠市领导反映情况;为了能给两个孩子申请到贫困补助,王兰花不知跑了多少次民政局;两个孩子学习忙,没有时间操持家务,王兰花就召集爱心小组的成员,为两个孩子洗衣服,打扫房间;两个孩子头发长了,她联系会理发的老党员给兄弟俩免费理发……
在王兰花的精心照料下,舒宏勇兄弟俩一天天长大。为了帮助他们自谋出路,王兰花建议他们学点技术。王兰花经常给舒宏勇兄弟俩说,只要有一技之长,勤奋工作,就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走出一片天。
中学毕业后,舒宏勇去工地打工。不到一年,他就学会了修理上、下水道,维修电路。很快,他自立门户,给社区的居民修水电路,做家政服务。不管刮风下雨,只要接到社区居民的电话,舒宏勇总会马上赶到。每次上门服务,舒宏勇收的劳务费总比其他人少一半,碰到孤寡老人,则一分钱不要。
“积德行善是学雷锋,也是《古兰经》的教诲。做这些事的时候,我很快乐,很安心。”如今,年过六旬的王兰花儿孙绕膝,本可安享晚年,但热心的她还是闲不住。
7年里,王兰花为社区的回汉群众办实事、解难事1000多件,成功调处民事纠纷100多件,她还动员各种社会资源,照料和帮扶孤寡空巢老人50多人、贫苦儿童60多人、下岗再就业人员60多人。
王兰花的热心之举得到群众发自内心的感激。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等回族传统节日,来自社区及周边地区的汉族朋友总会不约而同地来到王兰花家,看望这位热心的大姐,并和她全家一起欢度节日。
“我们走的是光明大道,越走越宽广。”回族大娘王兰花爱心助人的温暖在社区千家万户传递着,也吸引着更多人加入她的队伍。如今,王兰花热心小组已经作为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