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7月06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俄罗斯名家纵笔中国80年巨变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关健斌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7月06日   04 版)

    莫斯科市西南部的纳希莫夫斯基大街上坐落着一幢典型的苏联时期办公楼,墙面和门窗都显得很陈旧,但楼门前几块蓝地白字的与“远东”有关的牌子却格外显眼:远东问题研究所、《远东问题研究》杂志编辑部……

    走入正门后,在电梯口两侧分别悬挂着长长的木板。木板漆成吉祥的红色,上面是金黄色的汉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是俄罗斯科学院远东问题研究所所在地。

    在远东所楼内一层有一个“中国厅”。朴素典雅的大厅里精心摆放了许多书柜和中国工艺品。这些特殊的展品记录了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讲述着他们同中国朋友密切交往的经历。

    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清一色的俄文版汉学典籍:《论语》、《道德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中国精神文化大典》(6卷本)、《汉语在中国内外》、《全球化进程中的俄罗斯与其亚洲伙伴》、《二十世纪的俄中关系》(6卷本),等等。这些都是该所最近几年出版的与中国有关的书籍。

    远东所所长季塔连科自豪地对本报记者说,近10年来,该所共出版了200多部有关中国的著作。

    7月3日,书柜中又多了一本新书——《俄罗斯友人看中国》。

    7月3日下午,由俄中友协主席、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科院士主编,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赞助出版的《俄罗斯友人看中国》文集首发式在“中国厅”举行。俄罗斯外交部第一亚洲司司长库利克、中国驻俄大使李辉、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刘古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于振起及文集作者等70多人出席了该书的首发式。 

    “我们希望,这本书不仅对那些仍怀念中苏传统友谊的老一代人具有吸引力,而且对当前继续传承这一优良传统、续写中俄友好历史的青年人也十分有益。这本书将让我们坚信那句话:‘世代友好、永不为敌。’”

    本报记者在首发式上打开仍散发着油墨香味的《俄罗斯友人看中国》这本书时,扉页上的这段文字让人深刻地理解了远东所赶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1周年之际出版这个文集的良苦用心。

    作为主编,季塔连科在首发式上发言说,文集从组稿到正式出版仅用了不到9个月的时间,文章的作者是20位“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包括知名汉学家、外交家、记者、社会活动家、艺术家、汉语教学家、作家、翻译等各方精英人士。作者通过各自的视角向俄罗斯读者展现了中国最近60年到100年的发展轨迹,阐述了他们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的体验和看法,全方位地介绍了当代中国的真实面貌。 

    细读此书,记者随着每一位作者的生动笔触实现了中俄(苏)关系史半个多世纪变迁的穿越。

    上世纪50年代曾在北京当了7年苏联《真理报》驻华记者的欧福钦在文中写道:“1953年3月,当我坐上莫斯科至北京的火车,我就开始了中国之旅。那时,27岁的我是苏联最年轻的驻外记者。”在文中,欧福钦回忆起采访中共党代会时与毛泽东同志交谈的经历。

    欧福钦在首发式上说:“共同发展、共同应对挑战,是俄中两国人民共同的历史使命。促进俄中两国人民友谊发展是我们这些人的光荣使命。我很荣幸和高兴,能用自己的实际工作为深化中俄两国友谊作出贡献。”

    书翻到第25页,我不禁心里一沉,随之又升起深深地敬意。文章的标题是《正如我的中国朋友对我说的那样:“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文章作者的姓名用黑框框了起来——伊·阿·罗加乔夫。文章的开头是这样写的:“罗加乔夫家族的全部历史与中国紧密相连。我是沿着父亲的路在行进。当我全家1932年来到中国时,我才几个月大。”

    在文章中,已故俄前驻华大使罗高寿先生回忆了自己当年在毛泽东主席到苏联驻华使馆参加活动时为他当翻译的独特经历。

    在首发式一开始,所有参加者都起立为这位长者的仙逝默哀。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于振起告诉记者,罗高寿先生今年3月病重期间亲自为这一文集撰写了稿子,回忆了自己与中国长达80年的不解情缘,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意,真正为中俄两国友谊奋斗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执行理事长、中国前驻俄大使刘古昌表示,罗高寿先生文章中所体现的珍惜和发展中俄友好关系的精神,一定能在中俄两国人民中间发扬光大。

    李辉大使在首发式上表示,该文集是俄中友协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1周年之际奉献给广大俄罗斯读者的最珍贵礼物,也是为增进俄罗斯各界了解中国、加深两国人民友谊所作的又一重要贡献。

    李大使说:“这本书的20位作者都曾在不同时期到过中国,许多人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用生动的语言从不同侧面真实反映了中国及中苏(俄)关系经历的不同历史阶段、近30年来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中俄各领域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健康的发展势头。书中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对巩固发展中俄关系重要性的深刻理解和殷切希望。他们既充分肯定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也客观指出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令人深思。我认为,对俄罗斯读者来说,这是一本了解中国国情的难得的好书。”

    本报莫斯科7月5日电

分享到:
俄罗斯名家纵笔中国80年巨变
俄罗斯无意为叙利亚总统提供政治避难
韩国驻华大使强调:“我们是好邻居”
德国意大利总理承诺 团结一致共克危机
日本右翼政党叫嚣在钓鱼岛配备自卫队
中国奥运代表团严防兴奋剂
美媒称湖人仍难夺西部冠军
孔卡想自掏腰包与恒大解约
穆雷希望奥运搭档小威
曼联中国行门票即日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