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7月06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广州市建委:水泥锥是否拆除还没定

本报记者 林洁 实习生 谢晓明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7月06日   08 版)

    广州白云区一处高架桥下布满水泥锥。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摄

    近日,广州市白云区、天河区等多处天桥和高架桥下浇筑的大量水泥锥成了网民关注的焦点,有说法称这些水泥锥是为防止流浪汉留宿,更是引发公众热议。可是,这些水泥锥是谁建的,是否将被拆除,至今依旧是谜。

    在媒体爆出“广州市建委‘认领’水泥锥”后,记者今天致电广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坚称水泥锥不是由市建委铺设的。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据其打听得知,市政园林局有员工称参与过浇筑水泥锥,但另有老员工称从未听闻过此项工作。“年代久远,情况复杂,到底是谁建的,说不清楚。”他说。

    据此前媒体报道,这些水泥锥是市政园林局十年前铺设的,初衷是为防止流浪汉留宿桥底影响市容。在2009年大部制改革中,市政园林局已经被撤并,这些水泥锥变成了无主之物。市建委负责人还表示,最近几年,广州已没有在桥下建水泥锥,未来也不会再建,已经存在的水泥锥是否拆除,还需要明确责任单位后再作决定。

    流浪汉无立“锥”之地?

    7月3日,实名认证身份为天涯社区公益总监的网民梁树新在微博上呼吁“还流浪汉一个栖身之地”。记者看到,这条微博被转发超过7万次。随后,梁树新还在微博上邀约知名网民“五岳散人”和李承鹏在水泥锥上住一晚,以此表达抗议和不满。

    有记者巡城发现,广州市确有多处天桥和高架桥下浇筑了水泥锥。仅在机场高速黄石南出入口两边的高架桥底下,约400平方米的平整水泥地上就密密麻麻铺满了超过2000块呈“獠牙状”的水泥锥。

    这些水泥锥是谁铺设的?干什么用的?中国青年报记者为此咨询了广州市城管局、交通局、建设局等多个部门,但得到的回答都是“不属我们管”、“不清楚”等。

    真相的“缺席”,导致各种猜测满天飞。

    某门户网站发起了“你认为广州天桥下建水泥锥有何用处”的调查。超过2000名受访网民中,有近3成认为是“防止流浪汉、乞丐睡在此处”,还有网民认为水泥锥可能还有“防止机动车违规掉头”、“防止无牌小贩乱摆卖”、“防止行人乱穿马路”、“防止杂物堆放”等用处。

    另外,超过一半的参与调查网民认为,“不知道,希望有关部门能解释一下”。

    7月4日,有报道称广州市建委负责人确认水泥锥的用途为“防流浪汉露宿”。此后,网络上呈现一边倒的“不理解、不支持”。

    “本来就无家可归,现在连露宿街头的权力都被剥夺”,“水泥锥体现了简单野蛮的管理思路”,“对所谓的‘流浪汉’来说应该主‘疏’而不是‘堵’”……素以包容和开放著称的广州,被不少网民指责“不人性、不人道”。

    也有不少网民表示,流浪人员露宿天桥下底确实有损市容。网民“蒙茶茶餐厅”就表示:“流浪汉的真正去处是救助站,而不是天桥。影响市容也影响交通安全,作为纳税人我不同意天桥归某个流浪汉所有。”

    城市救助以自愿为前提

    今天,记者致电广州市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城市救助站随时为遭遇临时困难的人提供帮助。

    他介绍,广州有两个市一级、4个区一级的救助站,全市12个区县有300多块救助指引牌,“救助站的床位是足够的”。每天,由公安、城管和民政部门组成的流动救助服务队都会上街巡救,“遇到寒潮降温或者酷热天气,有时候巡救一天能带回来几十个人”,救助站提供饭、床位和返乡车票。

    即使管吃管住,仍有许多流浪人员并不愿意入住救助站,“有些通过捡废品或乞讨赚钱,在救助站赚不到钱,而且会劝说返乡。”而根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救助以流浪人员自愿为前提,民政部门并不能强制他们离开原来的地方。在救助站,流浪人员也可以自由选择离开时间。

    该负责人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解释说,沿街露宿的并不都是流浪人员。“天气太热,附近居民也会在外面睡觉;有干体力活的,晚上想省下房租的;有来大城市遭遇打劫无处可归的;还有一种就是流浪乞讨人员。”

    水泥锥建于10年前,那时《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还未废除。该负责人表示,现在做流浪人员工作“态度比以前柔软许多”,但仍遭遇不少困难,如职业乞讨人员不听从劝说等。

    据悉,此前由于天桥底下“不设防”,确曾产生了机动车和行人乱穿马路、流浪汉起炉灶引火灾等乱象。广州市2011年“创建卫生城市”获得成功,今年即将面对国家复检,维护市容的压力不小。在广州当地媒体发起的一项“天桥下该不该浇筑水泥锥”的调查中,将近一半网民认为“支持,维护市容”。

    但有网民指出,水泥锥是政府“懒政”的表现,不能美化市容,也未能防止流浪汉留宿。“流浪汉架几块木板还不是照样能躺得舒舒服服的?”无独有偶,在广州爆出水泥锥后,深圳的防洪堤下也被发现有类似水泥锥,不少网民纷纷表示自己所在城市的天桥下也有类似的水泥锥。

    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表示,立交桥底下和人行天桥底下是寸土寸金的地方,用来浇筑水泥锥,既不美观又浪费地方,可以学习香港的经验,利用这些空间建设公交车总站,以方便乘客辨识,或设立垃圾二次分类站。不少热心网民附和韩志鹏的建议表示,如果将天桥下“建成停车场,公交发车站,或者直接绿化”,好看又安全,还能显出一座城市的人情味。

    本报广州7月5日电

分享到:
一场155分钟的网络谣言歼灭战
广州市建委:水泥锥是否拆除还没定
道路塌陷致人死伤谁该负责
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婚外情成艳照敲诈案诱因
十载荣耀 共启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