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港澳高速南岗洼路段在“7·21”特大自然灾害中受灾严重,当晚,不少在河西再生水厂工作的农民工,第一时间拿着救生圈、麻绳,剪破铁丝网钻进高速公路,救了上百名危在旦夕的被困人员。7月30日晚,酝酿多日的崔永元终于请这些农民工吃了顿饭。“作为北京市民,我得感谢你们!”席间,崔永元对着一起吃饭的154位农民工深深鞠了一躬。(《北京日报》7月31日)
崔永元姿态很低,他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普通市民,向救人的农民工表达谢意。那些依然质朴但在长期流动中已经与时俱进的农民工,恐怕不会像父辈那样感激涕零,但这一刻,他们也会有些感动和温暖,无疑这会增强他们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
微博上近期有不少人士发起“请农民工吃顿饭”,和崔永元一样,一位又一位热心人士包括不少知识精英,开始走进农民工中间。这是值得赞扬的,崔永元只有一个,但这座城市的市民尤其是以知识分子自居的人,其实都可以也应该请农民工吃顿饭。
这种吃饭,首先是一种道义姿态。我们曾无数次感慨,农民工受到的肯定、拥有的地位,与其巨大贡献远远不相符。农民工们盖起了一幢幢高楼别墅,自己却蜗居难寻;造出了一辆辆汽车,自己却常常用双脚丈量城市;建起了一所所学校,自己的孩子却无处读书……种种有形无形的歧视,更是无处不在。“城里的月亮没有乡下的圆”,这不仅源于“月是家乡亲”,更源于城市有意无意的忽视与排斥。
我们都在愤慨并呼吁打破这种局面,舆论上的呐喊是重要的,行动上的亲近也不可或缺。像崔永元一样,走入农民工中间,请他们吃顿饭,会让农民工备感诚意。这对于增强农民工对城市的归属感,对于弥合社会学家孙立平所说的精英和平民的断裂,有着非同寻常的好处。这种姿态是文明城市应该具备的,领一时风气之先的知识精英,更应在思想和行动上走在社会前列,率先推动关爱、接纳农民工的城市氛围的形成。
孙立平教授讲过“精英的傲慢与冷漠”,知识精英应该最能体现“有教无类”,最能践行平等博爱。一些财富精英身上的局限,不应该出现在知识精英身上。知识精英应该深入最底层,经常与农民工与社会深层次接触。请农民工兄弟们吃顿饭,经常与他们接触接触,能让知识精英保持与真实社会的互动,有利于知识精英发现、改正自身存在的某些问题。
不是崔永元,你也可以请农民工吃顿饭。不管是谁请农民工吃饭,都值得肯定和支持。当然,尊重农民工、接触农民工,重在平时,也不止请他们吃顿饭这一种形式。
毛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