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2年08月1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风尚

做“万有青年”,看酱油开花

实习生 刘瑜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8月14日   09 版)

    “卡夫卡虫,文艺青年不可不知道的通关密语;相框蝴蝶,创业青年不可不知道的省钱工具;鹦鹉鸽,浪漫青年不可不知道的聊天方式;关注蟲,仁青年不可不用的工具……这当然不是真的。”这是绘本小说家阿科发明的“城市新物种”。

    8月11日上午,“万有青年大烩”在北京木马剧场开幕,21位“科学达人”依次在“认知”、“创造”、“变革”等三场活动中发表演讲,向观众展示闻所未闻的科学世界。“红玫瑰与白玫瑰,如何选择?普通青年苦恼纠结,二逼青年抛硬币,万有青年呢?做实验。”首位讲者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硕士“科学家种太阳”说道。

    所谓万有青年,“万有”,是包罗万象、互相吸引,取自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的《万有文库》;“青年”,则是一种心灵姿态、生活状态。

    活动伊始,疯狂的粉丝就挤满了木马剧场的过道边角。主办方果壳网CEO姬十三说:“我们刻意制造‘观众大于座位数’,让观众觉得讲者触手可及,也让讲者能与观众互动,甚至有观众高呼‘我也能讲’。”

    天文爱好者Steed带着大家一同寻找京郊的灿烂星空。2011年11月20日在午门拍摄的永定云,2012年4月3日在长城拍摄的银河……有人问:“Steed老师,这个星空是澳大利亚还是青藏高原?”“以北京为圆心,方圆200公里,我的拍摄从来没有超过这个范围。”

    美国芝加哥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桔子戏称:“万有青年大烩就是科学与艺术勾搭的桥梁。”在主会场之外的百子湾路22院街,8个主题工作坊同步开设,真正实现着“科学与艺术的勾搭”。

    我们平常吃的酱油居然能开出花来,在显微镜下,一切皆有可能,甚至不同品牌的酱油开出的花型还不一样。刚在木马剧场分享了“显微摄影,史上最牛打酱油”,北京师范大学天体物理学硕士张超又出现在那儿咖啡工作坊里。

    从2003年开始拍摄直径1毫米的蝴蝶卵开始,骨灰级显微摄影师张超说:“每一个物种的结晶都可能千姿百态,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崭新的世界,科学的美在赏心悦目,规则性和随机性并存。”

    “我是宅男,看我如何费纸。”这是折纸达人赖嘉伟的口头禅,他正在教大家做一些简单的折纸,比如嘴唇、鱼、玫瑰花等。而在另一张桌子上摆放着古希腊战神、兵马俑、小提琴师、高跟鞋、龙图腾……连龙的鳞片都清晰可见。赖嘉伟成立了“叹为观纸”工作室,进行纸艺文化的推广,让宅男宅女动起来。高三学生谢遥从深圳远道赶来拜师学艺,当场秀出直径5毫米的微型千纸鹤。

    据统计,现场观众30%是在校学生,年龄以25~26岁居多,女性比例略高,约占60%,但跟学科基本无关,各类人群都有参与。“虽然我是文科生,对科学知识不是很了解,但是很感兴趣。之前在上海的万有青年烩就有参加。”上海政法学院知识产权法大二学生胡婧特地从上海赶来参加活动。

    “万有青年大烩”的核心是“丰富”、“学习”、“有趣”。

    果壳网市场经理朱溯源说:“我们通过公开招募的方式,让拥有一技之长的普通人从中脱颖而出。一年来,果壳网在全国6个城市举办了16场线下活动。今天的21位讲者是以往115位中的佼佼者,经过7天专门的讲演培训,包括PPT制作等细节,才走上这个舞台。”

    姬十三说:“我是个无聊又无趣的人,世界远比我们平常看到的更丰富有趣,我愿意引导大家来挖掘这些好玩的东西,兴趣后面有方法论,自然科学有内涵,引导大家形成丰富有趣的生活价值观。”

快乐荣耀的“伦敦碗”里还少了啥
《新闻编辑室》为什么这样红
老玩具遭遇新儿童,谁比谁寂寞
防湿气侵蚀 莫高窟洞窟轮流开放
做“万有青年”,看酱油开花
麻辣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