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5岁初次创业起,董世运8年间屡败屡创,如今,这个东北汉子在北京市昌平区青年创业示范园有了自主品牌,找到了成功的感觉。
现在,董世运的和欣公司已实现千万产值。回望那段低谷,他由衷感叹,是首届“北京昌平青年创业大赛”让公司起死回生。2009年,他带领团队参加该项大赛,斩获三等奖,成为首批入驻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的企业。
2009年,昌平区在北京市率先创建青年创业示范园,当年开始每年投入2000万元,连续5年累计投入不少于1亿元专项资金,扶持青年创业。昌平区一系列扶持政策和优质服务,带动了一批像和欣这样的创业企业的兴起。
贺新翔也是昌平区“全民创业”政策的受益者。2009年毕业的他,率领团队取得创业大赛金奖,捧得5万元奖金。他所创立的贺氏天翔公司入驻示范园。
示范园内现有45家企业,它们通过创业大赛、评审会考核等方式取得入驻资格。这资格可不是“铁饭碗”,只要企业在1年两次的考核中累计两次被评为不合格,就将被取消下一年度入驻资格,3年间有十几家企业因此被清理出园。有淘汰也有奖励,2010年,贺新翔和董世运的公司在两个考核周期内均被评为优秀,双双获得了10万元的“昌平区青年创业奖励资金”。
2009年,贺氏天翔公司急需资金购置一批新设备。在示范园贴息贷款绿色通道政策扶持下,该公司先后两次融资近100万元,解决了设备更新问题,为贺新翔解了燃眉之急,公司现年收入已达2000万元。
“以前跑商业贷款真是手续麻烦,自己还真难办下来。”董世运说,“入驻示范园后只用填好申请单,自然有中心的人去跑。”
他所说的青年创业中心隶属于团昌平区委,是示范园的管理机构。该中心负责人杨春萍说,从项目上评审会到公司领到贷款,承诺5个工作日内做到。贺新翔说,“我跑过全国很多类似的创业示范园,可只有我们示范园,是由政府公务员帮我们抓落实。”
创业融资难,昌平区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还建立了4家小额贷款担保机构提供担保服务。2009~2011年间,这4家机构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24笔,放款总金额达101亿元。其中,获得小额担保贷款的创业者共65人,占符合政策条件借款申请人的比例为95.6%,获得贷款总金额达782万元。
“人才储备链好,产业配套好,区位条件好……”产业集聚效应,让董世运的和欣公司颇为受益——该公司80%以上员工来自昌平区;公司产品的相关加工厂家均在3公里范围内;公司申请商标、申请专利、申请双软认证等事项都由示范园内的其他企业代办。不独和欣公司,示范园内的企业均可享受免收行政事业性费用、给予房租和房屋装修补贴、政府补贴的员工食堂、创业者住房保障、社会保险补贴、帮助解决子女入学入托问题等优惠政策。
2008年以来,昌平区累计帮扶11.8万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32万人;3年创业成活率达35.8%,其中青年创业成活率达80%以上,创业对全区经济发展贡献率达8.58%。在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上,昌平区作为北京市唯一一个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区)受到国务院表彰,成为北京市首家国家创业型城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