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0月1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一周舆情综述

“红高粱”走入全世界的视野

祝华新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0月16日   03 版)

    多少中国作家曾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

    10月11日,被誉为“怀揣中国本土幽默的山药蛋派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最小的政务微博、重庆“广普镇微政务”惊呼:“对于乡镇来说,莫言笔下永远的主角——中国农民和土地,将走入全世界的目光中。”

    有人翻检出莫言今年5月在家乡的一首打油诗,赞叹文学大师的乡土本色:“我回高密,浇麦抗旱。一片白霜,水里含碱。我爹保证,亩产过千。新麦蒸馍,味道香甜。石磨火烧,高密特产。怀揣两个,临危不乱……”过来人念念不忘的,是他上世纪80年代的“红高粱”家族小说,表现了草根民众对苦难的承受和内心的狂放。当年拍摄电影《红高粱》的一张照片在网上热传,莫言与导演张艺谋、男主角姜文都是年轻气盛光着膀子,村姑妆扮的巩俐笑眯眯立于一旁。网民调侃:“如果来一老道说:你,将来拿戛纳奖;你,将来拿威尼斯奖;你,拿金熊奖;至于你,诺贝尔文学奖。估计谁都会以为是天方夜谭吧。”

    根据广为流传的一个说法,此前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中国作家是沈从文,因1988年早去世几个月而失之交臂。网上猜测其他可能获奖的作家,包括鲁迅、巴金、王蒙等。但获奖不完全取决于作家自身的优秀,还有赖于作品在西方文化圈的广泛传播和认同,而中国对西方的翻译出版和文化交流尚不发达。更重要的是,社会为作家提供自由挥洒才华的宽松氛围。

    1949年后,沈从文放弃小说创作,转而研究中国古代服饰,“文革”中挨整扫厕所。“文革”后,一名女记者拥着沈老的肩膀说了句:“您真的受苦受委屈了!”不想沈老突然抱着女记者的胳膊,像孩子一般嚎啕大哭起来。莫言小说《丰乳肥臀》出版时也曾引起非议。有老干部仅仅看到书名,就要举报“黄书”,被《人民日报》老社长秦川劝阻:“你又不懂文艺,瞎掺和什么?”

    铁凝主持的中国作协,没有重复当年以组织化行为围剿某个作家或作品的荒唐,促成诗人北岛的回归。当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去魅”和“脱敏”,我们可以在网上放言其得失时,不妨也给中国作协的努力一点掌声。

    诺贝尔奖买房的“魔幻现实主义”

    莫言在获奖后表示,用大约75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在北京买套大房子。但有人提醒说,北京5万多元一平方米的房价,买不了多大的房子,也就是120多平米。

    有网民无奈叹息:“750万元,以前觉得是个天文数字,要买房瞬间感觉也没多少了。”“悲乎哉,想买北京四环以内,得获诺贝尔奖。”网民“一肚子小巴狗”调侃,“要想住进北上广,买套120平方米的房子,咋办?获得诺奖,追上刘翔,认个干爹,当3年局长,承包中石油,周克华不中枪(各地警方对悍匪周克华的悬赏总额540万元)。”

    “新华社中国网事”微博称:这些吐槽帖,是莫言下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绝好题材。网民发明“最新货币单位”:1个诺贝尔=1套住房。已被判刑的山西蒲县前煤管局局长郝鹏俊,在北京、海南拥有35套住宅,相当于坐拥“35个诺贝尔”。网民“随风飘逝的狼”认为:这是中国式悲哀,不同阶层的人都在穷其一生买房,哪里还有时间搞科学和研究?

    “老朋友”西哈努克走了

    10月15日,“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西哈努克在北京病逝,在互联网上引起过来人一片感慨唏嘘:“从穿开裆裤起,就听广播讲西哈努克”;登上天安门城楼次数最多的外国元首;“上学的时候,他一来访问,我们就组织去大街上夹道欢迎,周总理陪他坐敞蓬车。”“许多年前,与我们的周总理一道名列‘四大美男子’!”

    凤凰卫视主持人曾子墨曾有感而发说:“在中国相对孤立的年代,西哈努克永远的微笑代表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和善面孔,让被封锁的中国人在孤独中感到一丝温暖。”

    1970年3月,西哈努克国王访华,还在天上时,被朗诺发动政变而罢免。周恩来亲到机场,并遍邀46位外国驻华大使,以国家元首的规格隆重接待,让西哈努克热泪盈眶。1978年,邓颖超访问金边,坚持在迎宾馆楼上看到被软禁的西哈努克从楼下走过,以确认他还活着。西哈努克几十年间长住北京,曾谱写歌曲《啊,中国,我亲爱的第二祖国》。中国与多才多艺又命运多舛的西哈努克的交往,善始善终,不离不弃,其间如果没有红色高棉那一段噩梦般的插曲,无疑是国际交往史上一篇光明澄澈的千古绝唱。

分享到:
浙江一盲友建议残联参股盲人按摩业
石家庄新华区公诉科:个个都是“火眼金睛”
“红高粱”走入全世界的视野
用战斗力说话的红九连
挂职村官刘海军的扶贫成绩单
谢军:学习永无止境
郑州市民为英雄青年办“大爱婚礼”
张文东:享受博弈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