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开学一月摧毁家长6年教育观”大讨论

让孩子接受规则融入集体,未尝不是一种成长

喻和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0月24日   03 版)

    看完《中国青年报》的文章《6年后我将收获怎样一个孩子》感觉,作者的教育理念和我有很多共同之处,但我觉得,要规则还是要自由、要规矩还是要个性,并非水火不相容。在追求秩序与个性变得同等重要的今天,如何让孩子顺利迈过进入社会的第一道门槛,家长和老师都值得反思。

    女儿苗苗今年三年级,3年前初入学堂时,我跟这名家长一样,每天都焦虑着,纠结着。从幼儿园到小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跨越,对家长更是一个挑战,原来的蒙氏教育、英式启蒙,通通抛到一边,现在开始进入中国教育时间。这个时间跨度很大,在考上大学之前,长达12年,从此,你就有了跟学校、跟老师再也撇不开的关系。

    自苗苗上学后,我原来坚持的教育理念也不断地接受挑战。质疑过,茫然过,但最终还是选择了适应。现在看来,有得也有失,最终还是收获更多。其实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互补的两端,协调融合,就会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如果冲突矛盾,孩子便会受伤和茫然。

    从小培养规则意识,长大后才好与人相处

    刚入学,孩子还带着幼儿园时候的天真和稚气,面对学校扑面而来的各种要求和规定,有很多不适应。苗苗刚上学那会儿,我几乎每天都要收到老师发来的短信提醒。有一次,老师忍无可忍地给我打电话说,苗苗在课堂上“活蹦乱跳”,严重扰乱课堂秩序,让我回家一定要好好教育。

    放学后我问苗苗为什么,她低着头,捏着衣角,很不好意思地说:“上了一整天课,都没出去玩,我坐着实在难受,就忍不住站起来跳了两下。”面对委屈的孩子,我也没法狠心责备,但还是得跟她讲道理:“妈妈理解你,但你以后还是要记住,上课有上课的秩序,是不能随便跳的。你现在上学了,跟家里不一样,也不像在幼儿园,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要守纪律,要不然就乱套了,大家都没法学习,你说是吗?”

    后来,苗苗上课没再跳,她渐渐适应了,也学会了自己调节。但后来还是发生了好几次这种她“展现个性”的事,比如上着课就捏起了橡皮泥,还大方地跑到前面送给同学;考着试突然就不想写了,在卷子上画起画来……这在学校都是不守规则的行为,每次老师都愤怒地给我打电话,我也都是先道歉,认真表态一定严加管教,但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总要先问清原因,然后表示理解,再跟她解释为什么这样做不对,渐渐地,她也学会了克制和遵守。

    有人说,孩子毕竟是孩子,坐得累了起来跳一下也没什么,考试时在卷子上画画就画画呗,成绩也没那么重要。这是没什么大不了的,孩子第一次这么做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这样做有什么不对。但如果老师不指出来,家长也姑息纵容,孩子就会继续率性任为,而且一次比一次离谱,长久下去,便没有了规则意识。基础教育要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与行为习惯,讲“规矩”与“发展个性”未必水火不容。张扬“个性”不是没有要求,当他处在一个集体当中的时候,就需要遵守相应的规则。这样的规则意识,就是要从小培养,长大后,她才会更好地学会与人相处。

    树立老师的权威很重要,让孩子有所畏惧,克服惰性

    我还刻意地在她面前树立老师的权威。虽然有时候老师说得不一定对,但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需要一个权威和标准来学习和模仿。孩子在家通常喜欢撒娇,但到了学校,每个孩子都一样,老师要公平对待。孩子也才会明白,不会所有人都像父母和爷爷奶奶一样宠着他。老师这个角色就是让孩子有所畏惧,克服惰性。

    同事告诉我一件事,她小时候,老师要求列竖式一定要用尺子比着,有一次她爸看到了就说这没必要,让她不必遵守。当时作为小学生的她,本来是对老师言听计从的,这次有老爸撑腰,就逆反了一次。第二天老师检查作业时提出质问,她回答说是爸爸允许的。在跟爸爸确认后,老师只好由着她了。尝到了第一次反叛的乐趣,此后她就渐渐地不把老师说的话当回事了,以至于到后来数学一直学得不太好。

    我觉得,小学生的“向师性”有利于在校学习;即使学校的做法和自己的设想有冲突,作为家长应当积极地去和教师沟通,不能在儿童面前简单地埋怨学校和教师。这只会让孩子不知所措,在二者之间为难。

    每个孩子生来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家长也会刻意地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来教育,但在学校,不可能为每个孩子量身打造不同的教育方式,只能是采取整齐划一的步骤。至于孩子的个性成长,只能通过不同的家庭教育来弥补。在个性和共性发生矛盾时,个体不妨尝试进行适应和调整。因为,孩子早晚要融入社会,融入集体,要学会在各种集体环境里成长。

    实际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原本就是圆规的两只脚,共同配合,才能画好孩子成长的这个圆。

 

    相关文章

    6年后我将收获怎样一个孩子

    学会与老师交流的家长才能走出恐惧

    家校矛盾来自互不信任

    孩子需要自由也需要规则

分享到:
让孩子接受规则融入集体,未尝不是一种成长
治理乱扇耳光靠法律不靠师德
各国学者探讨传媒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清华大学成立人文学院
图片新闻
吴越:用“脑”接活儿
方沛宇:创业梦“嵌入”中关村
千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