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2月10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珠三角长三角青商欲抱团“过冬”

本报记者 林洁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2月10日   10 版)

    一个由粤苏轮流举办了8年的“联谊会”,在两天的时间里达成了45.86亿元的合作。年轻企业家们的交流,已经从“情”向“商”转移,联谊的年会办成了投资环境洽谈会。

    利润下滑、用工荒、创新不足、产能过剩……这两天,“粤苏4+4青商合作联盟”投资洽谈会在广东佛山南海举行,广东“四小虎”(南海/顺德/中山/东莞)和江苏“四小虎”(江阴/常熟/张家港/昆山)近400名青年企业家,共同探讨八地经济合作及企业突围之策。

    当前的经济形势,令粤苏八地不少企业家研究是抱团“过冬”或另起炉灶,还是转型升级?他们纷纷大吐“苦水”。

    “陶瓷行业现在的平均利润率仅仅只有2%~5%,日子难过。”蒙娜丽莎陶瓷公司董事张旗康透露,由于国家对房地产行业持续高压“调控”,相关配套行业受到影响,他们今年的营业额虽增长近20%,但利润下滑。

    一名从事传统制造业的昆山企业家深有同感。他表示,一直很忙但没赚到钱,成本增长和利润增长根本不成比例。

    佛山企业家刘伟立称,公司做拉链业务已经34年了,近年来每年都将30%的营收投入到其他行业。现在,他不仅做高端自行车,也有LED、芯片业务,还涉足了房地产。他觉得,为了企业发展,既然主营业务增长乏力,就应该尝试多元化发展。

    跨界合作是破解困境的利剑。东莞企业家黄先生透露,公司已从原来的旅行社业务拓展到生活类品牌、设计包装行业,最终要“形成全产业链的整合”。

    来自张家港、顺德的企业家也遇到利润降低的困难。由于市场萎缩,产能过剩也制约着企业发展。今年以来,不同于以往候鸟迁移式的“用工荒”,同样困扰着各地企业。

    珠三角与长三角企业是否可以“互补”发展?强烈的合作意愿、整合彼此的资源渠道等在本次洽谈会成为焦点。许多企业表示,两地的经济发展模式各有特色,比如南海的产业集聚效应好,江阴的规模企业多,顺德的知名品牌多,昆山投资环境好等等。

    “正是由于两地的资源差异,使得各地能够避免竞争,成为合作伙伴。”张家港青商会会长唐利刚说。广东南海青商会会长陈耀然表示,南海企业在品牌推广方面有优势,许多企业对南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很感兴趣,但一年一次的活动频率不够,“以后还可以分行业组织洽谈会,促进产业、资金、人才的合作”。

    参加了两届联盟活动后,广东南海企业家申民的最大体会是,“合作产生力量,互动创造机会”。作为南海一家知名乐器企业的老总,他们一直在拓展国内和海外市场,江浙一带的市场也在其布点规划中。

    2009年,申民首次参加在常熟举办的联盟活动,与当地的同行巨头有了首次近距离接触,直至这两天双方才最终签下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合作年加工生产10万把吉他,其产值预计接近2000万元。

    “我们提供技术和工艺设计,委托对方加工生产。”在他看来,这次合作是在考量了两地的资源互补优势后的明智选择。“常熟地区本土产业工人多,地域也接近张家港等港口,在人力资源和物流成本上有优势,而广东企业多以研发总部为主,两地企业合作也是一种完美结合。”申民充满了期待。

    与申民一样,借助联盟洽谈会的平台,嗅到新商机的还有西樵瑞龙国际商业中心董事长黄瑞龙。在当日的洽谈会上,黄瑞龙签下一个大单子,计划在西樵建立一条总建筑面积达9万平方米的文化旅游为主题的步行街,这个总投资4.5亿元的项目,最大的亮点是在西樵建立首个五星级酒店,该项目计划于今年年底动工。

    黄瑞龙原是长三角的企业家,如今却扎根南海发展自己全新的事业。他是第一批从长三角转移到西樵发展的纺织企业主之一,将江浙一带的纺织技术带到西樵后,他在当地建起了一个大型纺织企业,掘到了第一桶金。如今,随着南海西部旅游集聚区的崛起,他在南海延伸了自己的投资方向。

    “珠三角长三角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也有很多不同。”香港中文大学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常务所长庄太量认为,在国家促进内需的大背景下,长、珠三角未来可能会在内需产品上有更多合作的空间。广东和江苏都是生产基地,两地在制造业上合作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国内大部分企业由经销商直接销售,缺少批发商环节,导致供应链断了。他建议,下一步可培育大的第三方批发商,从各地拿货,并将销售网布局到全球。

    来自顺德的几位企业家告诉记者,当地正在进行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个好的方向,政府职能就要根本转变——从管理型到服务型。“成为强有力的推手,带企业突围。”

    长三角、珠三角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两大引擎,这八个地方都分别是这两个区域最发达的地方。“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八地怎么走,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未来中国最发达区域经济怎么走。”作为主办单位,共青团广东省南海区委书记盘石说,期盼大家在思维上的碰撞和沟通机制的建立最终能够落地到民间,落实到市场,粤苏“4+4”青商合作联盟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实际上,也开阔了两地企业家的眼界。

    投资总额达45.86亿元的25个合作项目的签署,涵盖了移动互联网服务、文化演出、新型材料、环保节能等行业,其中,新兴支柱产业项目占全部签约项目近七成。盘石觉得,这些都早已超越了联盟建立当初的预期,“珠三角、长三角原来可以很好地实现竞合。”

    合作项目的签约,意味着粤苏两地由“联谊”进入“联盟”的实质阶段。“之前是结盟的8年,今后将是合作的8年。”昆山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王建华说,在他看来,联盟进入第二个8年,两地的交流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为了帮助青年企业家解决“融资难”,南海青商会还与招商银行签订协议,由银行为南海青商会企业提供15亿元的授信贷款。另外,信息平台的启用,则将有助于打破合作的地域区隔。

    据悉,粤苏“4+4”青商合作联盟创立于2004年10月,由当时广东“四小虎”和江苏“四小虎”八地的青商会(青企协)共同创办。首届联盟会在广东南海桃园举行。之后,采用轮流年会制,每年组织八地企业家到不同的城市进行交流。

分享到:
“三一恨别长沙”俨然商战大片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核心是创新
永业公司三农模式引发业界关注
珠三角长三角青商欲抱团“过冬”
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成立
一周观察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