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更重要的是针对儿童的学习障碍、心理问题、行为矫正、融入社会等都可以通过阅读来解决。”当听完中国青年报社高级编辑陆晓娅和广东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张舸的讲座后,昆明市盘龙区联盟小学的一位语文老师深有感触地说。
日前,作为大型公益活动“红云图书室·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志愿者陆晓娅和张舸,前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联盟小学和曲靖市会泽县娜姑镇乐里小学,分别给学生和老师做了两场讲座,讲座让学生和教师受益匪浅。
在讲座中,陆晓娅提供的一组数据让学生和老师都深感吃惊:据相关机构统计,2011年全世界平均读书量最高的是犹太人,全年平均每人读书63本,其次是日本人40本,法国人20本,韩国人11本,而中国人则平均只读了4.3本。
张舸在讲座中说到一个案例:在一个骨干教师的培训班上,培训老师要求每个人说出一本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并说出三个理由。
一位学员上台后说:“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书是《新华字典》。”理由是:“一、这是我得到的第一本书;二、这是父亲送我的书;三、这本书至今还在我的桌上。”
这个回答让大家忍俊不禁,但在欢笑之时大家也思考了一个问题:事实上,很多家庭并不知道孩子应该阅读哪些课外书;在当下繁忙的工作生活中,很少有人静下心来读书。
“一个人的阅读习惯是从童年培养起来的,家庭中的朗读教育非常重要。但遗憾的是,目前,许多农村家庭孩子的父母为了生计,离开家乡奔波在不同的城市,有的孩子留在了家乡,有的孩子跟随父母四处迁徙。在他们的父母看来,只要有学校给孩子上学就好了,很少再去关注孩子的阅读。”张舸说。
令人欣慰的是,当陆晓娅让孩子们 “闭上眼睛,回到你的内心,写下你的心愿”时,联盟小学的流动儿童和乐里小学的留守儿童,他们的心愿很多是与“书”和“阅读”有关的:
“我多么希望家里有一个书架,书架上放着许多的书,这样我烦闷的时候就可以看看书,探索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我的心愿是:现在能把《斗破苍穹》的1~2部都看完”、“我的愿望是:能读更多的书,有更多的学问,将来做个科学家”、“我希望我们学校有许多电脑让同学们上电脑课,图书室的书能再多一点”、“我希望有几本作文书,那样我就可以提高我的写作水平了”、“我希望,我们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图书室,这样我们就可以读很多很多的课外书”、“我想要一台电脑和几本图书,电脑让我查阅学习资料,图书让我在家人伤心、难过的时读给他们听,让他们不再伤心、难过”、“要是有一台电视给爷爷看,那该多好啊!有本课外书看,就可以增加知识”、“我希望家里能有一个书房,里面有一个书架能有很多的书。”
“显然,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对书都充满了渴望,他们和所有的孩子一样爱故事、爱童话。当父母都不在他们身边时,孩子童年生活最亲近的人——老师,在引导孩子爱上阅读方面就起着关键的作用。”陆晓娅说。
但是,目前,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不少地方把语文教材看作是语文课程的全部,儿童阅读缺乏指导;更严峻的是,农村教育无论在教育理念、教师队伍、课程资源、文化素养等方面都还很落后,农村教师培训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致使农村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方面的素养还不够高。
“培训成本太高了。让教师走出去接受培训难,请专家来学校培训也难。现在一位专家一小时讲课费三四千元,学校无力承担这些费用。”乐里小学的一位负责人说。
“红云图书室·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送教上门,让学校十分欣喜,陆晓娅、张舸风趣幽默的讲课风格,让整个课堂一直洋溢着笑声。
“两位专家讲的教学技巧,我们当老师的天天用得上的。”乐里小学教师罗玲说:“山区的大部分老师听不到这样的讲座,真希望一个学期能听到一到两次这样的讲课。 ”
“听这样的讲座既是一种放松也是一种进步。”另一位教师赵连会说,教师的压力很大,学生的差异性、教育部门的考核、交友圈的狭窄,教师难免会有些不良情绪。面对“启而不发”的学生,有时候会很苦恼和纠结。但听了讲座后让她重新思考教师的情绪的控制和处理。“不管是心理方面还是教学技巧方面,讲座对于我们以后的教学都有很大的帮助。”
而更多的老师则通过陆晓娅、张舸两位专家的讲座感受到“阅读是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方式”,一些成功的案例显示,在每一个热爱阅读的班级中,老师都会定期给学生们朗读。这样就会建立孩子必备的知识体系,并引导他们走上阅读之路。
“朗读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技巧,可以有效地带动课堂学习,学生在老师的熏陶下会逐渐喜欢上朗读,并且模仿老师的读法;一名爱阅读的老师一定能培养出爱阅读的学生。”张舸说:“教师就是一个点灯人,点亮了孩子阅读的那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