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2月2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把举办赛事当作地方名片,多数由政府补贴或动员当地企业赞助——

中国城市走入为办赛而办赛的误区

本报记者 慈鑫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2月26日   04 版)

    年末,正是各大企业制定来年广告营销计划和做出预算的时候。北京某公关公司作为南方某城市一项国际自行车比赛的招商单位正四处出击,但感兴趣的企业却寥寥无几。据这家公司的项目经理介绍,依照以往的经验,南方这座城市的国际自行车比赛,明年很可能仍要依靠当地政府对本地企业进行动员,冠名商和赞助商才能有着落。而这种不能靠自身“魅力”吸引赞助商的赛事,在中国已经不是个别现象,某些赛事甚至是国家或国际级的大型比赛。

    以举办体育赛事作为展示地方形象的名片,这是中国很多城市的选择。公路自行车、马拉松等有助于展示城市景观的比赛在中国持续走热,今年全国仅“环”字头的国际公路自行车比赛,就举办了近100个,全国还有20多个城市举办了国际马拉松比赛。但办赛所需花销多数要由政府承担。北京大学中国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陈少峰,近日在北京举行的2012国际体育产业高峰论坛上表示:“在举办体育比赛上,政府支持到一定程度就要‘甩手’,要依靠社会资源去办赛,而不是对赛事的补贴越来越多。”

    由于赛事“同质化”严重且赛事的影响力和民众的参与度有限,国内每年举办的各类比赛中,真正能盈利的只是少数。政府直接补贴或动员本地大企业投钱赞助的方式,成为这些赛事得以维持运营的关键。

    看到中国地方政府对举办比赛的高度热情,很多国际赛事也纷纷进入中国,世界拳击组织WBO第一副主席约翰·内根,近日就在北京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官员做推销,希望WBO旗下的国际职业拳击赛事能在更多的中国城市落户,约翰·内根以职业拳击赛事在美国具有的巨大传播效应,以及由此创造的高昂电视转播权收入、赛事赞助收入和票房收入,来预示该赛事在中国市场有待开发的价值潜力,极具蛊惑性的数字很可能打动坐在台下的某些中国地方官员,但亚洲运动产业协会秘书长程绍同给出的却是另一个观点,“由国际组织举办的国际化程度很高的赛事,同时也是付费极高的赛事,举办这些比赛,不仅仅要看到赛事可能具有的国际影响力,也要看到赛事的高额投入。”

    在北京举办的中网和在上海举办的F1中国大奖赛至今未能盈利,赛事的经济收益大部分都进了国际体育组织的腰包。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程绍同表示,“地方在举办体育赛事时,或许可以将更多的目光放在具有本地特色和本地文化传统的项目上,这样的比赛,无论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能够最大化。”

    今年的3月30日,是北京体育的“大日子”,当天,北京国安在工人体育场迎战天津泰达,北京金隅则在CBA总决赛上迎战广东宏远。北京市体育局局长李颖川近日表示,那天,北京足球和篮球的两场比赛牵动了全市球迷的心,引起了很大轰动,这在北京历史上是没有过的。自2008年奥运会之后开始打造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北京,一直在努力引进和主办各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但即使是像中网这样的国际一流比赛,也很难对本地观众产生像国安、金隅这样的本地球队才具有的辐射力。北京另一项引为骄傲的赛事,是已经举办了30多年的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而这项比赛的最大财富是北京市民的参与。今年的北京马拉松赛在开始接受报名后的第一天,普通群众的报名人数就突破了两万人,不到三天,三万个名额就已报满。而在同样举办马拉松比赛的很多中国其他城市,为了展现群众的广泛参与度,政府仍需组织学校、企业等单位参赛。

    “我知道,现在很多国际赛事都纷纷抢滩中国,很多中国城市也非常乐于引进这些赛事。但我并不确信,中国城市是否能够在举办这些赛事的过程中达到自己期望的目标。”澳洲及新西兰体育运动管理协会基金会主席大卫·施博瑞近日向记者表示,“我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你知道墨尔本在体育方面最骄傲的资本是什么吗?”

    作为世界职业网坛四大满贯赛事之一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的主办城市,墨尔本最骄傲的体育资本难道不是这项网球比赛吗?施博瑞的答案的确不是澳网——“是墨尔本人对体育的热情和参与度。是这座城市所具有的深厚体育文化,使它成为全球顶级的体育赛事城市,而不仅仅是澳网。”

    “一个地方的体育人口、体育文化是我对那个地方的体育产业最关注的要素。澳大利亚在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也曾走过误区,那就是过于看重一项体育赛事的本身。实际上,体育赛事是无法脱离社会这个‘大盘子’的,社会体育文化发展水平是任何一项成功的体育赛事所依赖的基础。”

    本报北京12月25日电

分享到:
河北丰宁一中“疯狂撞人事件”的背后
湛江公布政府副秘书长
“包二奶超生”调查结果:已免职并立案
晋江等4城市入选中国爱心城市
中国城市走入为办赛而办赛的误区
北京国象队“空手套白狼”
国际国内双十大体育新闻揭晓
中国篮协查赌态度鲜明结果无趣
篮协不赞成专业球员打中学比赛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