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有所用+做己之长=幸福”,这是刚刚得到资助落地的浙江理工大学编织吧负责人李晓平总结自己现在生活的“幸福公式”。即将从浙江理工大学染织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的她,把一门心思都放在了编织吧上,已经确定毕业后伴着编织吧在杭州安家。
今年落地的另一家编织吧——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织梦编织吧负责人卢川,为第一次有机会实践KAB创业教育课堂上学到的创业知识而兴奋,他正在带着KAB创业俱乐部的成员经营公司,“希望编织吧能成为校园内集设计、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文化产品和民族工艺品制作中心”。
这一切都得益于由KAB全国推广办公室和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二届“青年恒好”活动,让以编织为载体的创业梦想照进现实。
12月26日,第二届“青年恒好”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中国青年报社常务副社长、KAB创业教育全国推广办公室总干事张坤介绍,第二届“青年恒好”活动的主题是“创意改变生活”,除了对公益创业计划书进行征集外,还针对性地征集校园编织吧创业计划书,并对大学生的创意编织进行展示活动。活动除了对各优秀KAB创业俱乐部、优秀创意编制产品、优秀创业项目方案进行奖励外,还遴选出10支优秀的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资金扶持,每个创业团队获得5万元的资助开设校园编织吧,同时配备两名创业指导老师解决他们在组建、运营、发展相关方面的问题。
“特别是对高校校园编织吧的资金扶持,帮助大学生创业团队真正地创业,使得该项目扶持大学生创业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张坤说,党的十八大报告已经明确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这为KAB创业教育的发展确定了目标和方向。“编织吧作为扶持在校大学生创业的一种崭新模式还在探索中,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同学们自信奋斗的创业实践中,高校编织吧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一定有光明的未来。”
一直投身公益与关注青年就业创业的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忠伟,感叹现场的创意编织作品给了他惊喜。他说,自首届“青年恒好”活动举办以来,恒源祥一直把“将社会责任的基因注入中国的未来创业者”作为该活动主旨,“如今的丰硕成果也正说明创意编织在大学校园里有土壤。如果真正要把编织这样一个创意的事业持续下去,需要我们提供环境和相应配套的制度来推动。”陈忠伟建议大学生在创业中要注意组合社会资源、判断未来趋势、学会传播、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
据了解,自2012年5月30日第二届“青年恒好”活动启动以来,活动主办方共收到全国各地100多所高校的280余份创业计划书和近100幅绒线编织作品。令人意外的是,大学生不仅将各种创新、创意与自身的专业、兴趣相结合,更将企业社会责任、公益慈善、公民意识融入一份份切实可行的创业计划书中。
正是受“青年恒好”活动理念的影响,正式运营后的编织吧都把“公益”二字加入自己今后的运营方案中。李晓平说,她决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以公益回馈社会,打算为下岗工人和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目前,已经有一名家庭妇女加入了他们编织吧的队伍中。卢川也认为公益创业是“既要能盈利,又要在盈利的方向上解决社会问题”。
伴随着“青年恒好”活动这两年的发展,人们对于公益创业的理解越来越深。KAB(中国)创业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说,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驱动着“青年恒好”持续做一件能够让青年去实现梦想的事情,让社会得到一个更广泛、更好地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他认为“创业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他建议大学生一定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契合社会发展的高度专业化,实现精细创业,从小小的编织品创意探索出一个商业模式,拓展足够大的市场空间,让它最终能够实现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持续增长。
据了解,KAB是目前中国最成熟、也是影响力、覆盖面最大的一个创业教育项目,已经在全国1300多所高校拥有师资课程,并在180多所高校成立了KAB创业俱乐部。张坤表示,举办“青年恒好”活动不仅给各高校KAB创业俱乐部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推进KAB创业教育课程与创业实践相结合,也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当前的创业理念和商业模式,引导大学生对自身职业规划和创业实践进行思考。
本报记者 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