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诺奖对中国文学的推动具有难以估量的作用。许多地方作协机构纷纷行动起来。近日,为推动更多中国文学精品的诞生,北京市文联、北京作协联合举行“北京作家文学精品项目”签约仪式,刘庆邦、徐小斌、邱华栋、荆永鸣、徐坤、宁肯等12位作家的11部长篇小说,均获得高额扶持资金。
北京作协秘书长王升山说:“过去都是作品获奖后对作家奖励,而‘北京作家文学精品项目’是对创作初期的扶植,是对写作的鞭策。对每一部文学作品资助10万元,分前后期,启动投入5万,后续5万。”
对于签约的作品,王升山说:“题材主要是北京当代的火热生活。很多国内一线作家,有成熟的文学创作技巧,琢磨了好多年都没下笔,沉淀后再拿起笔,包含了多年的思考,容易出好作品。我们对作家的写作没有时间的要求,可以慢慢写。‘好作品’的标准也不一样,分为‘大众看好’和‘小众看好’,只要作者对得起自己的创作,就有了质量的保障。”
作家邱华栋认为,一个作家到了35~55岁,正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该“文学精品项目”以签约方式保持作家的写作状态,是一种鼓励。“我一直在酝酿,现在40岁出头才动笔写,怕‘浪费了’。”他说。
邱华栋介绍了这部关于“西域匈奴”的新历史小说《流沙传》。其中,汉武帝是配角,主角无名氏跨越了汉唐900多年,其生存状态有三种可能,一是长生不老,二是骗子,三是他过一年我们过十年。小说就是一种可能性。新历史小说是基于历史素材,融入个人生活体验,掺杂神话的元素,有内心的声音和灵魂。汉朝人对西域的想象,有独目人、高车人,不古朴,消化了历史。
作家刘庆邦创作的《保姆在北京》短篇系列,已经完成10多篇。“写北京人的人情、人性,要进入家庭,撩开家庭的帷幔。保姆像尖兵、城市的卧底,系列小说就像组合拳,可以侦探‘北京生活’。北京有几十万保姆,这是一个大的群体。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二元对立,保姆和雇主的矛盾很有代表性。”刘庆邦说。
作家荆永鸣定点深入体验“北京胡同”生活,之前发表过中篇《北京房东》、《北京胡同》,现在正在写的长篇小说。他说,老北京文化都在北京胡同里,从胡同变迁看整个北京,开篇已经写了5万字。北京底层市民经历了复杂的心理变化,从排斥到接纳外来文化,外来文化对胡同文化的冲击,城市改造、胡同拆迁,造成本土文化的溃败。从前门胡同到王府井胡同,如今胡同里没有一个老北京人,形式还在,但文化内涵已经没有。北京人从满清时代就有优越感,整部作品写外地人进入北京之难,北京人离开北京之痛,预计今年8月份完成出版。
2012是北京作协首次推出“作家文学精品项目”的一年,北京作协秘书长王升山表示:“已经签约了12名作家,其中金波和张之路合作一部,这11部作品都各有特点。还有几部感觉也非常好,2013年会再签几部。加大扶持力度,为大众献出精品,促进文化大繁荣。”
据了解,北京作协以往主要有驻会作家、合同制作家和选题制作家几种形式。合同制主要是针对45岁以下的中青年作家;选题制主要是针对作品本身。选题申报经专家审评后,进行资助。它们从立项后即开始扶持工作,作家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写作,作协跟踪整个写作流程。
作家刘庆邦说:“作协的精品项目对团结北京作家、推动创作产生积极意义。全力打造‘精品’,本身对作家是一个要求、一个约束、一个提升,要从思想、故事、结构、语言上,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才能写出好作品。”
作家徐小斌的长篇小说《天鹅》已经完成,已得到中国作协、新闻出版总署的扶持,现又得到北京作协的重点扶持。徐小斌说:“北京作协这一创举是对作家非常切实的扶持,其实质是‘为作家服务’,不遗余力地为中国文学采取实在的推动措施,促成‘文化自觉’,优秀作品还可能改编成影视、话剧,对文化创意产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实习生 刘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