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冬天特别冷,今年的练兵潮特别热。
2013年刚开头,沈阳军区某装甲旅就把部队拉到长白山某陌生地域,以各兵种专业的基本技术、技能训练为重点,进行机动、疏散、宿营、伪装、构工、攻防战斗等演练,把林海雪原搅得热气腾腾。
严酷条件考验重型装备
1月4日13时40分,随着一阵急促的紧急集合号声在该旅营区响起,顷刻间,战车轰鸣声震耳欲聋。一辆辆战车挟风裹雪急速开进,高速运转的履带卷起阵阵雪浪。坦克、装甲车等重型装备在冰雪地的驾驶训练开始了。
过去部队冬季训练人员是重点,如今重型装备成为“重头戏”。笔者透过战车的潜望镜向外看,前方白茫茫一片,道路难辨,心中不免担心。跟班训练的该旅旅长张开创却挺有信心:“训前,我们开展了安全风险评估,并做好了充分的应对措施;训时,我们要采集有关装备效能数据;训后,全旅要对冬训存在的问题和做法,集中进行会审,总结提高。”他说,安全是靠科学组训得来的。
部队开进不久险情就接踵而至,一辆坦克在翻越雪土岭时,由于驾驶员换挡加油不及时,车辆从坡上滑了下来,造成启动困难;一辆装甲车出现故障动不了。见此情况,指挥员迅速调来装备保障分队,快速排除了故障。随后,官兵们掏出随身携带的《严寒条件下装备效能数据采集手册》,将产生险情的原因、故障现象和有关数据详细记录下来。
一路行进一路激战。当部队机动至某林地时,3架“敌”机向开进纵队上空飞来。
防空警报一响,高炮连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分队则向开进道路两侧散开,坦克、装甲车二炮手操纵高射机枪做好对空射击准备,乘车分队下车做好分散、卧倒、隐蔽;弹药车、油槽车迅速加大油门避开部队向隐蔽处驶去。庞大的行军队伍,转眼便在雪原上消失了。
警报解除后,部队雪地现身继续开进。整个演练途中,“敌”机侵扰、“敌”炮火打击、电磁干扰……“战事”不断,官兵们沉着应战,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压制与反压制,兵来将挡,不慌不乱,并探索出严寒条件下重型装备快速启动、通信联络、数据传输、宿营伪装、火力打击等10多个训练难题的解决办法,收集到装备防寒防冻技术数据近百个。
怎样才能在雪野上睡个暖和觉呢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军冻伤15万余人,德军冻伤1万余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1942年冬,德军在付力塞尔堡冻伤近两万人,美军冻伤5万余人。可见,在高寒地区作战,缺乏在严寒条件下作战的经验,有再强健的士兵和精良的装备都派不上用场。严寒的野外,怎样做到住得暖、不冻伤,是门学问。
1月6日下午3时,部队准时到达宿营点。笔者跟随坦克二连三班来到一土坡下。虽说可以避风,但旁边除了有几棵树,剩下全是雪,晚上咋住呀?三班班长魏鹏峰拿出工兵锹铲去雪层,手脚并用踩锹下挖,谁知冻土如铁,这工具根本不起作用,抡起大镐刨下去,手震得发麻不说,地上只留下个白点。正无奈之际,张旅长带领机关人员来检查宿营情况了。
“小伙子们,不知道咋办了吧!”张旅长笑笑,“在野外咱就得利用现有资源。”说完,他领着全班人员干了起来,从运雪、拍雪到掏雪洞、支木板、铺玉米秆,“搭雪窝棚选址要选在背风处,堆拍雪要实沉,掏雪洞口子要做到外小里大。”张旅长边干边教。
花了近两小时,一个口小肚子大、里面有拐弯能避风的雪窝棚建好了,晚上,张旅长住在三班这个雪窝棚。“野外气温低,要想睡得暖和,大家尽量少穿衣服,往一块挤。”躺在铺位上,张旅长还不忘指导小伙子们。
雪夜很静,官兵们都太累了。很快,鼾声就在雪窝棚里此起彼伏地响起来了。
对装备的抗寒能力心中有数
同样的装备,在寒区作战,遇到的问题有很多是根本想象不到的。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情况下,各种车辆如何快速启动、低温条件下火炮该怎样完成射击、装备的液显屏被“冻”结了咋办……为有效解决部队在冬季训练中遇到的诸多实际问题,该旅发挥官兵的聪明才智,在基层建立了数据采集员,采集装备在严寒条件下的实时数据,搜集各类应对严寒的小经验、小窍门,将之整理成科学的操作规程,建立数据资料库,统一编印成册,供官兵学习使用。
“天气在变化,数据就在更新。”副旅长葛成喜告诉笔者,我们在逐年加大数据采集力度,为的是摸透各种天气下装备的“脾气”。 笔者在演练现场看到,一辆辆坦克、装甲车、野战抢修车碾冰破雪,突击在一线。保障人员随车严密监控装备在各种路段、各种气温下的反应,准确找到了车辆快速启封、信息化装备持续供电弱等10余个难题。演练结束后,他们区分专业、指定人员对难题展开攻关。保障部长赵春栋说:“我们通过调整电解液密度增强蓄电量、安装燃油加热器提高柴油车快速启动能力等方法,使装备抗寒能力得到了提高。”
边打仗边做饭
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茫茫雪野里,能吃上热乎饭菜,对官兵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1月6日13时,该旅组织后勤保障分队在茫茫雪野展开了后勤保障演练。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炊事员不是简单的埋锅做饭,而是置身在复杂电磁环境中,利用各种装备展开演练。
山道积雪覆盖,一支由装甲步兵车、修理车、牵引车和炊事挂车等组成的后勤保障车队不得不放慢行军速度。13时40分,一阵突如其来的强电磁干扰,使车队的电台、电子地图等装备受到压制,随后一架“敌”机迎面飞来。分队见状启动第二预案,各车指挥班长迅速切换到备用频道上,一方面加强电子装备的管制,另一方面采取虚拟电波欺骗、大功率电台反击等手段,保障通信联络畅通。其他乘员下车投入战斗,驾驶员则驾车就近隐蔽。3分钟后,“敌”情解除,车队迅速归建继续前进。
14时32分,车队到达预定地点,各车展开作业,3号车驾驶员接通远程控制开关,率先将自发电系统调整到工作状态。该车其他3名炊事员同时展开作业平台,装米、加水……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另一名战士迅速操作控制面板、切换挡位、设定时间,一阵电子工作程序设定完毕后,剩下的就是等待饭菜出锅了。
15时07分,又出情况了,后勤指挥中心和3辆保障车不同程度地遭受到小股“敌”特分子攻击。各车战斗小组立即投入战斗进行反击。当战斗得胜小组返回时,“趴窝”的保障车已被修复。
15时20分,车队驶出林海,向新的目的地开进。坐在颠簸的车内,笔者担心起车厢里的饭菜来。一旁的驾驶员指着驾驶室顶上的监视器说:“不用担心,有这个先进的家伙看着,保准能做出可口的饭菜来。”笔者抬头一看,显示屏上果真清楚地显示着车厢内主(副)食灶的工作情况。驾驶员说:“坐在驾驶室里就可以对后车厢进行控制,按下‘复位’或‘暂停’开关,就能延长燃烧时间或熄火。”
16时32分,车停饭好。保障人员准时将米饭、萝卜炖牛肉、土豆炖排骨等热乎乎的饭菜送到了一线官兵手上。
照片:翁伟立 谷杰锋摄
翁伟立 谷杰锋 刘德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