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3年02月04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相伴十年一生缘

翟纪东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2月04日   06 版)

    那是2002年的最后一个月,我从西北应征入伍到华北某部服役。结束了一天的操课训练,战友们都累得东倒西歪。连队文书送来报纸,三份报纸中有两份是“军品”,还有一份就是《中国青年报》。

    初读中青报,我一下子就爱上了她。她是一份充满活力、散发朝气的报纸,属于我们青年人自己的“精神园地”。她信息覆盖面广、视角独特,传递社会青春气息。在艰苦的新训生活中,每周一、三、五算是最有意义的日子。驻地交通闭塞,只有这三天才会有邮递员“光顾”。于是,我的军旅生涯从此在“盼”与“读”中开始,我们一路相伴,一路向前。

    读《中国青年报》,关注各个版面。青年话题版面,供民众对当前的时事热点进行评论,表达不同意见,代表不同群体发出呼声。冰点周刊、冰点人物、冰点探索——这三个栏目更是我喜爱的专栏,这里有普通的市井小民,这里也有不普通的国家元首。以人物还原社会万象,是《中国青年报》独有的魅力,吸引着不同群体的读报人。

    军事周刊也是我经常关注的,每周一期,一期两版。刊载最新的军事动态,有小兵成长纪事,也有名家访谈录,更有世界军事风云。读报久了,慢慢产生了给报纸投稿的冲动。我利用闲暇之余采访身边的战友,将他们故事按照报纸的风格和要求进行采写。但几经投稿均泥牛入海。我怀着忐忑之心给编辑部打电话,接电话的是军事部李雪红主任,她和蔼可亲地说:“我们会认真对待每一位作者的来稿,也会对每一篇稿件负责,本周停刊,要是稿件时效性不强就下周一发我们的邮箱吧”。她的鼓励给了我很大的动力,我下决心一定要在《中国青年报》发稿。我开始用心研究报纸,研究编辑编稿的口味,研究记者写稿的笔法。

    2010年8月9日的晚上,电话响起,“你好,翟纪东在吗?我是《中国青年报》的编辑赵飞鹏,你的稿件我已看到,故事情节很生动,但还需要改动。”之后,赵飞鹏编辑辅导我如何改稿。改后稿件在2010年8月13日9版刊发了,这是我首次叩开中青报的大门。

    去年,在《空军报》社组织的摄影培训班上,我聆听了中青报贺延光老师的讲课。“新闻图片要为事实负责、抓住高潮前和高潮后的细节、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按下快门、配文多用动词反对用形容词……”

    今年8月1日,我在中青社区《中国青年报》读者俱乐部注册成为会员。利用工作便利,每天阅读《中国青年报》电子版,并在空闲时登录中青社区,发帖、灌水、评报,乐此不疲。

    今年是我当兵的第十个年头,我与《中国青年报》可谓相伴十年一生缘!

    (作者系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宣传处报道员)

    “寻找《中国青年报》金牌读者(第二届)暨邀请报道对象回家”活动正在进行中,参选材料请发送电子邮件至cydreader@163.com或邮寄至:北京市东直门海运仓2号中国青年报社发行部收,邮编:100702。详情请登录中青在线(www.cyol.net)活动专区或“中国青年报读者俱乐部”官方微博查看。

翟纪东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02月04日 06 版

快递业何时不再“逢节成灾”
福建:万条毛毯温暖外来工
相伴十年一生缘
汽车“卧铺”也挺好
武汉城管“小品执法”
云计算是向“中国智造”转型的重大战略机遇
少先队辅导员新媒体素养定向公益培训举行
“3·10”特大跨境电信诈骗案一审宣判
大学毕业生“炫父”帖引网友泪奔
铁路“啄木鸟”
春运除“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