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四川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描绘了他眼中“家庭农场”的发展蓝图。
刘永好说,以前一个家庭养几头猪或是养十几只鸡很正常。现在不一样了,城市经济发展,大家都进城打工,平均月工资2500到3000多元,一年收入3万多元,而在家养猪,不养300头猪就挣不到3万元,就会逐渐被淘汰,养猪户一定要养的比较多,比如100头、500头甚至1000头,达到一定规模,才可以赚钱,这时,他们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农民了,而是家庭农场主,大户集中的格局很快形成。但规模经营就需要科学和技术,龙头企业就是要把家庭农场联合起来变成合作社,以合作社为主体,企业参与及引领,并提供种源、技术、金融、市场、加工等一系列服务,使农民成为产业链环节当中重要的一环。
他预计今后将有数以百万计的家庭农场,他们都有相当的规模,同时有龙头企业进行服务,这就是现代农业。事实上,这种模式在美国、欧洲都是这样形成的。
对于家庭农场的规模,刘永好介绍说,在美国,一个家庭经营一万亩地很普遍,养几百头几千头猪也很普遍,但我国目前一个农民只有一亩多点地,我国又是人多地少的国情,所以一户1万亩的规模不太现实。
关于如何推进农场主的合法经营,他认为,家庭农场是企业,而且是小微企业,建议给农场主发营业执照,使其合法化、法律化,从而在信贷、金融等方面享受与城市企业一样的权利和利益。同时,他建议新一届政府出台更多支持政策,对家庭农场给与金融、财税等方面的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春晖集团董事长谭伦蔚告诉记者,有人称我为“湖北粮王”、“超级农民”,因为我有10多万亩土地,几个大合作社、二十几亿年产值。
两年前,谭伦蔚的湖北春晖集团在孝感市孝南区开创的“龙岗模式”,在三叉镇龙岗、东桥等8个村建立“龙岗土地股份合作社”,将6000多亩土地整体流转,成立全省第一家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初步实现了分散粗放经营的传统农业,向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职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转型。
龙岗合作社由龙岗村等4个村的村集体、699户农户和春晖米业公司共同组建,前两者和后者分别占股本的51%和49%,日常生产经营由春晖负责。
2012年,龙岗合作社农户每亩纯收入636元,同比增收11%。农民还可在合作社或外出打工,年打工收入大多在两万元以上。而今的龙岗村,不再有抛荒田,村集体两年从合作社收益13万元。
土地整理、沟渠硬化、小田改大田、修水泥机耕路……春晖入驻龙岗村后,仅整理改造土地,就耗资3000多万元。
去年大旱,春晖大悟县沈城村基地没水育秧,基地采用旱稻直播技术,后来亩产过千斤,比当地自种增产三成左右。
在科研和设备投入上,春晖不仅在全省民营企业建起第一家农业综合科研机构——春晖农科院,还投资1200万元建起全省第一家智能化粮食烘干厂,投入400多万元创办育秧工厂,还建起野外视频监控系统,为稻田配备了太阳能杀虫灯。
但龙岗合作社存在一点漏洞,不少村民反映,有的农工损公肥私,如施肥时只施半袋,另半袋私自卖了;有人内外勾结盗卖粮食。村民们说,由于土地已入股,这些行为损害了大家的利益。“管理上的确有些漏洞”,谭伦蔚坦承,春晖为此开除了一些农工,今后将逐步减少当地农工雇用数量,按照中央1号文件精神推广家庭农场。每户负责两三百亩田,由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产品回收等,责权利对等。
近年来,春晖已在孝感、黄石累计流转土地12.3万亩,发展订单农业近40万亩。到2015年春晖旗下粮源基地将发展到100万亩,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耕地规模。
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原副部长、国家扶贫办主任范小建指出,家庭农场只是现在新提的一个说法,其实质与过去说的家庭承包经营差别不大。现在外出打工的人多了,家庭土地承包的情况也多了,政府部门开始重视这件事,我们要做的是加强对家庭农场的引导、支持和规范,但一个基础是,“依法、自愿、有偿”,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不变,不能为了推家庭农场而违背老百姓的意愿去强推,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老百姓愿意的时候再去试点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