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寄语
在为国家奉献中实现人生梦想。
赵金海硕士毕业时,怀揣用所学知识在石油钻井领域大干一番的梦想来到胜利油田。而当一辆解放牌卡车将他卸在偏远的井场时,赵金海傻眼了。
“我走出农村读了大学,毕业后竟然又被扔回了野外。”在想象中,作为硕士研究生,下井队应该如工人所说“指手画脚地指挥一下”而已。但当赵金海真正进入他学习了7年的专业领域之后,才发现,工人干的很多活他都不会干。
“先做好战斗员,才能做好指挥员。”赵金海和工人一起扫井场、清理院子、到厨房帮厨,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下大雨的时候工人干活,我也不跑。”当他和工人师傅并肩站在齐腰深的水中作业时,工人口中的“赵研究生”变成了“工友小赵”。
1年的基层实习后,赵金海调回研究院工作。“在钻井队里,我每天都琢磨着怎么用自动化技术提升现在的钻井水平,让石油工人不那么辛苦。”回程的车上,赵金海一直憧憬着未来大展身手,实现这个梦想。
报到的第一天,一身工服摆在了赵金海面前。“我原本以为自己在研究院搞搞科研、写写代码就好,没想到要下现场做技术支持。”当他抱着跟在钻井队时一模一样的工服时,他并不知道这意味着未来的日子将会有80%在钻井一线度过。
一线的工作让赵金海体验着“就算下刀子,钻井也不能停”的生活。一次,需要在海上打一孔绕过障碍的油井。正值10级风大作,冬天里刮起的海浪混着雨雪在钻井平台上结了厚厚的冰。赵金海只得把背包带一头拴在腰带上、一头拴在门柱上,匍匐着从一个平台到另一个平台,反复测量计算,编写程序。
风雨中连续作业12小时后,顺利绕过障碍,钻井成功。当红日东升,看着疲惫睡去的工人们,赵金海坚定了他要实现钻井技术更快、更好、更省劲的梦想。
“能不能像一棵大树的根一样,从四面八方深入土层,实现只打一口井却可以延伸至各个方向,提高产量?”赵金海所在的团队用了十多年时间探索胜利油田水平井及复杂结构井钻井技术开发与应用,提高了单井产量,大大降低了油田勘探开发综合成本。2009年,这项技术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我总说自己是钻井工人,凡是有石油的地方大部分我都去过。”从东部的胜利油田到西部的塔里木,北部的吉林到南部的海南,赵金海踏过的青山、瞭望过的海域,都和他为祖国献石油的梦想一样,长青,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