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是中国产业工人共同的梦想,实现这个梦想需要一大批具有世界水平的高技能产业工人。作为新时期先进制造业高技能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上海大众发动机厂维修科经理徐小平把设备维修作为终身事业,30年来执着学习、从未脱离一线岗位,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上海大众“特级技能师”、全国劳动模范。
1989年,徐小平通过社会招聘进入上海大众发动机厂。语言不通成了他与德国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沟通的主要障碍,翻译后的意图、思路往往不够直观、全面。另一方面,看不懂进口设备的图纸,也使他的维修技艺不能尽情施展。
于是,30多岁、仅有高中文化的徐小平走进了夜校的大门,捧起了德语课本。
后来徐小平通过了“高级德语翻译”考核,能与德国专家直接对话、独立主持中德设备商务谈判,成为德语讲得“最溜”的上海工人。
长期以来,进口数控机床核心部件的自主修理能力一直是国内制造业的短板。不仅消耗大笔外汇,也常使设备维修保养陷入被动。这种“受制于人”的状况让徐小平心有不甘。
于是,徐小平和维修团队中的骨干成立了“电子主轴专业维修组”,探索刚启动就惊动了国外公司,后者连备件都不愿提供,更不用说图纸资料和关键参数了。
一开始,维修组连每一个螺丝的用途都不知道,电主轴打开后就几乎合不上。但是,徐小平带着团队自己测绘、装配、测试,一点一点摸索与试验。
现在,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起初的2000小时提高到现在的6000小时以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每根轴的自主维修费用仅为供货商修理的15%。据统计,电主轴专业维修组至今已节约修理费用2400多万元。
“面对困难,也是面对机会。”徐小平甚至认为,没有国外供货商的“卡”,维修组未必能走这么远。
作为上海大众第一个“特级技能师”,徐小平先后主持攻克了数十项设备的疑难杂症,参与了众多进口设备的自主革新和升级改造,为企业节省各类外汇数以亿计。
在团队建设中,徐小平提出了“X+1=TEAM模式”,这个模式就是每位成员在全方位掌握维修技能以外,必须钻研一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成为某一技术领域中的专家,这些专家整合起来就形成了强有力的专业维修团队。
王守杰进厂10年,是徐小平的得意门生,他的专长就是电主轴维修。刚开始,王守杰心里直打鼓,这核心部件拆坏了,可就是60万元啊。但是徐小平和工厂给他宽了心,“有什么损失,厂里承担”。从拆一根电主轴需要一两周时间,到现在自助测绘出电主轴的三维图纸,王守杰的本事让德国专家都佩服不已。
现在,王守杰也是徐小平“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一员,主攻电主轴自主维修。而团队其他成员根据自己的特长,分别服务于热处理感应器维修制造、电子电气维修等专业工作室。徐小平建设专业维修团队的机制就像一个孵化器,一批能独当一面的维修专家从这里脱颖而出。该团队先后荣获“全国机械工业职工技术创新十佳示范班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工人先锋号”等多项荣誉。
全国劳模徐小平对“劳动”有着自己的诠释:为谋生而劳动,这种劳动是被动的,被动的劳动是没有创造力、没有快乐的;劳动的意义在于奉献,为企业、为社会而劳动,这种劳动就成为实现个人理想、个人价值的阶梯,使劳动成为创造,这样的劳动是快乐而光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