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5月09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我也想忘了职称,可总是被提醒

胡印斌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5月09日   02 版)

    曾是一家央企驻俄员工的留学生赵宇辰在谈到职称时说,在俄罗斯,大家都快忘了“职称”这个词了,更不用说争着评职称。不过,在国内,去职称化或弱化职称还只停留在公众话语中。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近日一项调查显示,42.7%的受访者为职称评审感到焦虑,61.6%的受访者希望改革现有职称评审制度。

    这些年来,大家一边抱怨一边翻弄那些外语书籍,一边热望取消一边四处打点八方拜托。在异常坚韧的职称考试面前,个体生命显然耗不过职称的刚性,正所谓“欲说还休”、“欲罢不能”,“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职称焦虑是个老问题,职称的弊端以及对人的折磨显而易见,比如规定过于死板,论文往往造假,往往无关水平且容易滋生腐败……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些这方面的不愉快经验,这些经验也构成了公众普遍厌倦职称的社会心理基础——不少人认为既然职称如此“万恶”,不如干脆取消得了。

    职称评审又为什么如此缠人、如此难以取消呢?

    其一,职称制度设计的本意,是一种职业评价机制,其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已经成了一个杠杆或标尺,在职称上面也附加了工资待遇、职务晋升等种种利益。尽管其间存在诸多不合理,但目前还缺乏一个相应的替代机制。即便要取消职称评审,也该通盘考量,比如说,是不是先构建行业性的评价标准,等等。

    其二,最大困难还不仅仅在于现行组织机构对于职称的高度依赖,而是长期以来形成并固化的行政化思维,以及由于这种行政垄断而产生的部门利益。目前,职称评审已形成一条长长的食物链,评审机构、评委、教材编制、论文刊发乃至承接考试等,都能从中分取大小不等的蛋糕。可以说,围绕职称已经形成了一门生意。

    这些年来,职称改革举步维艰的根源也正在于此。一方面是职称上面附加的利益难以骤然褫夺,牵扯也十分广泛;另一方面,相关的利益也难以轻言舍弃。几度纠结之下,只能是听任职称的绳索越来越紧地勒在社会的肌体之上。

    若想真正“忘了职称”,还需从制度层面入手,去掉附加在职称上面的各种待遇,同时构建起更科学、更合理的职业评价体系。

分享到:
底线失守,谁都难逃“互害”厄运
不同角度使用数字收获的是不同的舆情
有权有钱之后如何“有身份”
纳税功绩有什么好显摆的
用民间智慧化解基层矛盾
不必担忧审批权下放助长产能过剩
我也想忘了职称,可总是被提醒
无可奉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