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我们看到中国总理在德国与当地官员握手寒暄,谈笑风生地说起前一晚的欧冠决赛。25日,我们看到中国国旗在美国波士顿的细雨中飘扬,奔跑的美国人举着这面五星红旗,悼念在恐怖袭击中遇难的中国留学生。
欧洲的一场足球赛、美国的一程马拉松,都和中国发生着联系。这就是开放中国的现实图景。无论是高层的政经纽带,还是民间的人同此心,中国已经融入世界,这一过程不可逆转,并将越来越拓展其广度和深度。
李克强总理到访德国,在欧冠决赛之夜没有安排其他活动,观看了比赛的电视直播。次日访问活动中,他对德方人员说:“拜仁或多特不管谁赢,都是德国赢!”中德外交中这些有关足球的花絮,引起媒体的兴趣,显然,德国人、欧洲人非常欢迎一位欣赏他们第一大游戏并以妙语相赠的中国政治家。
很多时候,领导人出访时所展示的形象——细节上乐于欣赏的姿态,甚至融入当地文化氛围——是一个国家最好的外交名片。当国际媒体都在盘点中国的“头号球迷”是习近平,都在报道李克强观看欧冠决赛直播时,中国的形象也正在经历转变——不再只是正襟危坐谈论政治经济议题的谈判对手,而是可以相互拍着肩膀聊私人话题的朋友。
交流是双向的。当中国怀着平和之心漫步在国际舞台,我们也很容易感受到来自其他国家的善意。其中最令人动容的,是人性的连接。5月25日,数千名选手和支持者回到上月发生爆炸案的波士顿马拉松比赛现场,冒雨完成了最后一英里比赛。选手们在奔跑时,高举三面美国国旗和一面中国国旗,悼念在恐怖袭击中遇难的两名美国人和中国留学生吕令子,以及在数天后追捕嫌犯时遇害的警员。
中国融入世界,这不是一个生硬的概念或口号,这意味着我们和外部世界除了商品交换、资本流通,还可以分享彼此的情绪,“读懂”彼此的言语。比如,我们能参与到欧冠决赛的激情中,能知道此时此刻德国人的感受有多么美妙。又比如,美国人在恐怖袭击后的悼念中,不会忘记大洋彼岸有一个心碎的家庭,有很多关切同胞命运的中国人。正如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追思会上所说:“我们也为吕令子的中国家人祈祷……她的家人和大洋两岸的朋友都为她的遇难感到心碎,此时人性将我们相连。”
这两天,波士顿细雨中的五星红旗,和李克强口中的欧冠决赛“德国赢”,见证了中国融入世界的程度,代表着中国和世界握手时的温度:西方不再只是西方,中国也不再只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