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早些时候,某些高校发生了震动全国的案件,于是全国掀起了“感谢同学当年不杀之恩”运动,不知道这算不算蝴蝶效应。
同学相处很难吗?当我试图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刹那间感觉这事儿挺可笑的。
马克思理论说,物质决定意识,确实如此,穷人的价值观和富人的价值观总会有差别的。我上学的时候挺穷的,幸好同学中没几个富的,大家的价值观相差不多,能省就省,能不花就不花。
学校有一个大礼堂,在里面看场电影只需五毛、一块的。有一次,我突发奇想,要请一名同学看看市里的电影院是什么样子,于是找了个离学校最近的电影院,到那儿一看,8块钱一位。天哪,这简直是抢劫呀,没有犹豫,转身回校。最让人感动的是,该同学没有丝毫怨言。
多年以后,当我们坐在北京的某一家影院,拿着100元一张的票,看着大银幕上的徐峥和王宝强哈哈大笑,偶尔回忆起那段青春岁月时,还能体味到一种单纯的快乐。
后来,我对本专业课程失去了兴趣,转而热衷于写新闻稿。蒙校团委老师不弃,发放给我一张报社学生通讯员的证书,不过这张证书在采访时从来没派上过用场,因为那时假记者还很少。
第一笔稿费是15块钱。从邮局取出钱来,正好遇见一帮同学,于是15块钱立马变成了冰棍。那时候我就懂得,靠码字挣钱真不够花呀。
后来工作了,不时有稿费寄来,我那同学看到了总会安慰几句:“辛苦了,自己留着吧,记着别乱花啊!”
再后来,我贷款买了房子,对同学说:“我们终于可以住一个宿舍了。”
同学说:“以后要记得多买些绿植。”
如果大学再来一次,我们或许在很多方面会做得更多更好,但正如我的同事叶铁桥所说:我在最好的年代遇到最好的你,这是平淡的天空中升起了圆月般美丽而浪漫的时刻,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
据说,现在的同学关系有些变异,调查说有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但72%的人表示对改善同学关系非常有信心: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其实,没有这么复杂。如果我有儿子,又属于那种和同学关系一般的孩子,我会对他说:“记得对同学好点儿,也许你要和哪一个女同学生活一辈子。”
你猜对了,我和我老婆是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