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1日,广东省博罗县八名初中学生在江边沙滩上烧烤,期间一名男同学下江游泳后不幸溺水。有4名同学手牵手想去抢救,却不幸一齐落入江中遇难。这则新闻引发了我的深思——我们在青少年公共安全方面的教育是不是有所缺失?”
得知自己成为团十七大代表候选人时,广东实验中学高一学生林艾锜就开始准备提案。这份名为《关于在共青团、少先队体制下推进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课程发展的建议》,前前后后花去他3个月时间。为了保证提案中调查数据的准确度,他曾给全球儿童安全组织发了好几封邮件。
林艾锜建议由团中央牵头,依照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编写课程教材,以“国家→省→市→县”的分层教学方式,将人力、物力等资源的分配偏重于小学及农村学校。他还建议,在开展课程中得到的经验以及探索出的方法,应及时上报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便于进行国家公共安全课程研究。条件允许时,应将公共安全教育课程纳入中小学必修科目,毕业班学生通过考试后方可毕业。
林艾锜接触公共安全教育的时间并不长。今年寒假,他参加了学校红十字会举办的卫生救护培训。通过这次培训,他学会了伤口包扎、骨折的紧急处理方法 、心肺复苏术等,并拿到了合格证,拥有了急救员资格。
在那次培训上,他得知,在一些国家,自护教育的全民普及率高达百分之八十,在我国却只有百分之零点五。而一些资料数据显示,意外伤害在中国的青少年中出现频率很高。
据了解,2007年,国家教育部曾制定并下发《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但大多数学校只是在假期前以书面或广播等形式进行浅显的安全教育。
今年新学期开学后,林艾锜就开始在游泳课上、户外活动时等各种可能出现意外伤害的环境下,向身边的同学讲解急救知识。“掌握急救常识其实并不难,但在紧急情况下会有很大作用。”
一己之力毕竟有限,林艾锜便借参加团十七大的机会,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了建议。“越快开展课程,就能教会越多学生,比例上是可以减少青少年伤亡数字的。”他认真地说。
现在,林艾锜已经报名参加广东省红十字会志愿者,下一步,他打算继续参加卫生救护讲师班培训。“虽然我还未成年,当不了讲师,但是至少可以做个助教。希望我能多帮助一些青少年。”他说。
本报记者 黄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