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金庸小说记载,宋朝末年曾在华山之巅举行过3次“华山论剑”,黄药师、欧阳锋、郭靖、杨过等彼时的绝顶高手纷纷在论剑之后扬名天下。时隔近千年,超越了小说和现实的界限,“天山论剑”横空出世。8月7日,天山武林大会在新疆天池湖畔举行。少林、武当、峨眉、昆仑、崆峒等11个门派的掌门或代表从全国各地赶来参会。
很多看金庸和古龙小说长大的人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这些只在小说和电视上听闻盛名的人物突然现身,自然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然而,让人们惊呆的并非精湛的中华武术,而是这些“武林高手”实在与想象中的相去甚远。“你见过中老年版武林cosplay(角色扮演)秀吗?你看过精美包装后的街边杂耍吗?你想看横店群众演员乔迁新疆吗?天山武林大会给您答疑解惑。”
一到现场,“外貌协会”(注重外表)的成员首先失望,因为没找见小说里那些或仙风道骨或少年俊朗的侠客,只来了一群奇装异服的中年人——大侠们都身穿五颜六色的门派“制服”,比如青城派的黑色道服、少林的袈裟、崆峒的白衣黑纱,再配上斗笠、佛珠等配饰。
到了武术切磋环节,武侠迷们再次失望。原以为会有刀光剑影的激烈打斗,却发现是以表演和展示为主。而且,除了两位掌门表演剑法外,其他各派似乎都很喜欢太极这门功夫,于是现场像是“社区老人在晨练”。
在与观众的过招中,崆峒派掌门白义海本想一展四两拨千斤的功夫,却被一个练过举重的观众拿下,只能说一句“点到为止”后尴尬下台。宣传中说将通过论剑选出天山派掌门,但主办方却没有邀请天山派——如果它真的存在的话。倒是有几个自称天山派的观众冲进来要和各大门派比试,其中一个是新疆本地的习武人士董燕军,为赵堡太极拳第13代传人。他自费来到天山,3次邀请其他门派与其切磋,但无人应战。
这样的乌龙事件几乎贯穿了整场“天山论剑”。难怪有网友戏称:“来的不是裘千仞,而是一群裘千丈!”“本次论剑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点到为止。‘少林掌门’,‘到!’‘武当掌门’,‘到!’‘青城掌门’,‘到!’‘好了,都点到了,散会!’”
“天山论剑”就这样在一片质疑声中收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的李华君博士在微博上说:“不管是‘天山论剑’,还是‘老人晨练’,单从媒体近期的曝光率来看,却是一场较为成功的城市公关活动。这一切都归功于幕后的“带头大哥”——来自台湾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龚鹏程。”
原来,“天山论剑”的正式名称是“天山文化节”,包括周易论坛、乌孙文化论坛、摄影比赛等,但在宣传中最以为噱头的,莫过于这场现代武林大会。龚鹏程在2009年创办了“侠文化节”,每年移师不同地方举办,都是与地方政府合作,2012年在四川成都,今年到了新疆特克斯县。据特克斯县副县长李青梅说,急于发展旅游的特克斯县两年前就找到了龚鹏程,“希望他为我们的发展出谋划策”。于是有了这场“天山论剑”,特克斯和乌鲁木齐分别是主会场和分会场。
由于特克斯县经费有限,只能给出100万元预算,所以没能邀请金庸、黄易等武侠小说作者。参会的掌门都是龚鹏程的朋友,比如白义海早在2009年就与龚鹏程认识,还参加了那年在山东莱芜举办的第一届“侠文化节”。多位掌门此番来天山,食宿交通全包,每人还有出场费。
龚鹏程还替各大门派做包装,比如服装。“上场直接穿一件短袖衬衫可不行,毕竟是演出,而且还是掌门人。”龚鹏程说。道教和佛教的门派有现成的制服,没有成规的就自己设计。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幕热闹的cosplay秀。
声势浩大的“天山论剑”最后卖出了100来张门票,每张从120元到230元不等,但一天的场地费就要5万元,显然入不敷出。尽管没赚到钱,也没赚到好评,但连续数日的高曝光率的确让“天山论剑”名扬天下,一如恒源祥十二生肖广告那般深入人心。
其实,归根到底,这不过是一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老戏码。虽然不知道这些门派掌门是真会武术还是招摇撞骗,但这场闹剧已是有违“侠义之道”。“天山论剑”,论的不是武术、不是侠义,明明白白就是制造一场商业江湖中的新传说。商人得利、地方得名,各取所需。而本就已经被神秘化、边缘化的中华武术再次被商业摆了一道,沦为笑柄。至于若干年后,真正的武林和江湖还在不在,除了武侠迷,又还有谁会理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