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一座城市的感情,有的时候自己都没意识到。
我们对一座城市的感情,有的时候自己都没意识到。5岁的小姑娘问我,为什么有些城市你要说“去”,有些城市你却用“回”?我张口试了下那些习惯用“回”的城市。第一无疑是故乡,那个我读完高中才离开的地方。第二就是武汉,我的大学,无论因为什么样的契机重新踏进这座城市,即使是在机场转机,我也会很自然地说,先回一趟武汉。
“去”和“回”一字之差,透露着你对一个城市的感情。就像高晓松有一次说到那不勒斯的一座小城苏莲托,那种感情很奇怪,他从未去过苏莲托,只在歌里听到过,但是第一次去,他就傻呵呵地大叫:苏莲托,我回来了!
武汉之于我,并没有那么一见如故,它不过是老爸拿着高考志愿表,在地图上圈出的一个离家最近的城市而已。
你对一个城市的感觉,跟你第一次穿过它时的感受有很大关系。当年我们是开车从家直奔学校的。刚进武汉,我就告诉自己,好吧,快到了。可是,从汉口开始,穿过长江大桥,到武昌,一路上有繁华有破败,最后到达学校的时候,我已经无比疲惫。好在,武汉大学像是这座城里最大的公园,它盘踞了整座珞珈山,出凌波门就是浩渺的东湖。我就这样穿城而过,来到我的目的地,从此开始了大学生活。
等四年读下来,我依然觉得自己跟这座城市隔得很远。我看到公交车上,母亲和女儿拉大嗓门吵得不可开交,下一分钟就和颜悦色了,我不能理解情感转变为何如此迅猛。我看到路边的中年妇女张口就是“老子”,很诧异女人怎么有这样的自称。我本来对汉正街充满好奇,可是本地的同学说,“那儿没什么可去的。”我就这样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小清新。有一次亲戚出差到武汉,想要去一下汉正街,在武汉待了几年的我拒绝得很干脆,“你们去吧,我就不去了。”
如果不是读研,我也许会就这样离开,然后翻开新的城市篇章。武汉这一页,除了校园里那点与初恋与成长有关的故事,真的乏善可陈。
可是偏巧读研这三年,学业无比轻松。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开始很享受地坐车到司门口再乘轮渡去江汉路,开始泡汉口的各色咖啡馆,开始把相机支在步行街上拍夜景,也开始注意到那些很有特点的租界建筑群。我也开始爱上这里的热干面这里的豆皮这里的武昌鱼这里的洪山菜薹。我想起在武汉实习的那个炎夏,就算走在路面上感觉自己都要燃烧起来,可我的脚步是踏实的。
我也开始看到粗鲁背后那些人热乎乎的生活气息。要到北京实习的前一晚,导师告诉我,“在北京觉得自己很渺小,可是在武汉,觉得这里就是你的。”你终于明白,为什么导师30多岁的时候在北京已经是一家公司的一号人物,可是因为对一个城市的认同,他又重新回到高校做研究。
离开得越久越觉得武汉亲切,等我再次认认真真地在武汉待着,已经是毕业10年聚会。
这次是自己开车,从汉口,过二桥,绕东湖一圈,再到学校。一路40分钟,眼里好像始终衔着泪。那时爱听《乘客》,“高架桥过去了,路口还有好多个。这旅途不曲折,一转眼就到了……”路口过得太快,我的眼睛根本不够看,还有很多想看的怎么都没看到。我甚至想,是不是应该把大学时用脚走过的路,用608、519路公交车走过的路,重新再走一遍。只是想一想而已,很快,我进了校园。
到酒店热情洋溢地签到,可是进入房间后,我发现当年无比向往的酒店,如今门都快掉了。走到古朴的阳台,我听到当年的室友在隔壁窗口大叫:“哎呀,你的房间居然有阳台!”当年打牙祭的小观园也变成了连锁店,气势大了点,可吃起来再也不是当年的味道。东湖游船上凄风冷雨,穿着高跟鞋小短裙的女生冻得瑟瑟发抖。等三天的行程结束,我发现所有人不过是在一个想要怀旧的年纪出来做一些傻事罢了。
大家没忘了送别,就像当年毕业时,后离校的送先离校的一样——带着离愁别绪挥手告别,然后约定,10年后,我们还会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