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8月26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3)显示

超四成影响较大的企业舆情均发自民企

王理 本报记者 周凯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8月26日   10 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联合主办的“2013年《舆情蓝皮书》发布会”近日举行,会上正式发布了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3舆情蓝皮书《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3)》。

    蓝皮书指出,2012年中国企业财经类舆情事件中,民企舆情最为多发,其次为国企和外企。这是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关系研究中心、舆情研究实验室连续第三年对中国企业财经类年度舆情作出整体分析。

    该报告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建立的中国公共事件数据库,从22000多起事件中搜集热度排在前5000位的热点事件,选取2010~2012年企业财经类舆情事件941起,在与2010/2011年企业财经舆情事件进行对比的基础上,着重分析2012年企业财经舆情,从总体舆情特点、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重点行业企业舆情、不同所有制企业舆情、企业家舆情等方面进行探索。

    制造业舆情事件最突出

    蓝皮书指出,2012年中国企业财经类舆情事件中,制造业舆情数量继续位居榜首。2012年影响较大的企业财经类舆情事件所涉行业中,制造业舆情以40.3%的比例,远远超出其他行业舆情,与前两年相比,仍占首位且呈持续增高之势。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类舆情位居第二,占比12.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舆情以10.0%位居第三。

    舆情研究实验室分析认为,引发舆情的主要原因多集中在产品/服务质量问题、企业内部管理问题和知识产权纠纷、产权交易等事宜。蓝皮书按照企业舆情引发关注的主要原因,将企业财经舆情事件分为宏观经济形势、经济政策、产品/服务质量、产品和服务价格、新产品/服务开发或举措、内部管理、薪酬福利/劳资纠纷、人事变动、环境污染、企业伦理、安全事故、知识产权/产权交易、企业上市、企业竞争、企业家言行、其他共16个类别。

    分析发现,产品/服务质量类舆情事件3年来不断攀升,内部管理类舆情3年来则呈持续下降趋势,知识产权/产权交易类舆情先降后升,2010~2012年分别占比:8.4%、5.8%、9.6%。

    蓝皮书统计发现,超四成企业财经舆情涉嫌违法违规。2010~2012年影响较大的涉嫌违法违规的企业财经类舆情事件3年合计有422起,占比44.8%,2012年比重为42.8%,比2010年的41.1%略有上升,比2011年的51.1%下降8.3个百分点。其中涉嫌违法违规的企业财经类舆情事件主要集中于产品/服务质量、内部管理等类别。

    从企业舆情的地域分布上看,除部分影响较大的全国性或跨区域舆情事件外,北京、广东成为企业舆情高发地,其他省份的企业财经舆情事件占比较低,且较为分散。其中,发生在北京的企业财经舆情事件较前两年连续上升,发生在广东的舆情热度较高的企业财经事件则不断降低。

    舆情研究实验室分析认为,北京、广东等地舆情高发,源于其本身就是中国企业的两大聚集地,舆情爆发的概率相对较高;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广东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镇,一旦舆情爆发即会引发全国乃至世界瞩目;同时,两地媒体都较为发达,公众的媒介素养较高,舆情一经曝光,影响更会迅速扩散。

    民企舆情居高不下

    对2012年企业财经类舆情事件中涉事企业所有制统计分析发现,民企舆情占比41.0%,这一比例与2010年的39.8%相差无几,较2011年的43.4%有少许下降,但3年间民企舆情一直高居企业财经舆情的榜首位置,主要集中于食品卫生、电子商务、房地产等几个领域。通过对企业舆情事件介入干预时间、信息发布方式、最终解决情况等指标进行分析,报告认为,民企应变沟通能力较强,事件处理落实较为彻底。

    国企舆情事件占舆情事件总量的32.9%,相比上年(33.2%),舆情事件略有减少;涉事主体也较集中,舆情主要围绕中石化、中石油、各地高铁、多家乳业、银行等大型国企引起热议。国企在危机事件面前应急处理反应迅速,较为值得称道,其对危机舆情的预警研判水平也正在逐年提升,但对实际事件的后续处理仍需完善,不及时就事件的最终处理情况作出明确解释,难免为今后再掀舆情危机埋下隐患。

    港澳台企和外企舆情占比则出现小幅上升,分别为4.3%、21.8%,影响较大的有富士康数起劳资纠纷、苹果频频曝出产品服务质量问题、肯德基等餐饮品牌出现的卫生或价格问题等等。外企和港澳台企对舆情事件的介入时效性较高,信息发布方式更传统。

    舆情研究实验室综合分析认为,民企舆情走高,一方面是因为民企数量众多,据国家工商总局数据,“截至2012年底,全国私营企业1085.72万户,比上年增长12.20%”,相应地增加了被舆论关注的几率;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民企虽然总体上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经营日益规范,但毕竟起步时间一般较晚,诸多方面还有待健全,现有政府管理面对如此庞大体系的民企,难以面面俱到,而与此同时,我国民企员工维权意识、媒体素养等方面能力却不断提高,由此导致舆情事件发生并被曝光的可能性较大。

分享到:
研究显示 “鬼城”或许只是例外
“宽带中国”的想象空间
为中小企业提供3年1300亿元融资授信
超四成影响较大的企业舆情均发自民企
一周观察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