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09月16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高超:努力做一个技术“高超”的钳工

本报记者 龚瑜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9月16日   11 版)

    钳工,早年的上海人称之为“外国铜匠”。在140多年历史的江南造船厂当钳工,由“吃萝卜干饭”的“学生意”(学徒),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为手艺精湛的八级钳工,这是这门行当里的最高级别……历史变迁,技术变革,但是船厂钳工的职业精神没有变过。

    江南造船厂其前身是创办于1865年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中国产业工人的摇篮。目前有在职人员8000多人,高级工就有1000多人,在这里工作,需要不断学习爬坡,永无止境。

    高超起点晚了两年,但在专业上,他超前了不是一点点。高二才退学进入中职就读,但入学一年就成为高级工,工作后还成为江南造船厂的技术能手。高超的钳工生涯正朝着“高超”的方向而去。

    在老家安徽滁州上高中的高超,还差半年毕业,却由于成绩不好退学。之后,他来到父亲工作了20多年的上海长兴岛,这个长江以北第一大岛也是国内最大的造船基地。听父亲说江南造船职业技术学校不错,就去报考。高超学的是钳工,专业名称船舶机械装置,也就是船舶钳工。

    因为比班里大部分同学年纪大了两岁,高超在同学和老师眼里比较成熟。“有的孩子刚进校,还比较捣蛋,老师的话也不听。但高超不一样,他愿意多学一点、多想一点。”一位老师如此评价。

    钳工专业新生每天都要和扁铲、榔头、锉打交道,最常做的除了锉削就是锯割,苦脏累且没有新意。高超也一样,刚开始学的时候,连续几个星期做同一个课题,十分枯燥,但是后来做出精度了,他一下子感到十分有趣,慢慢感受到了吸引力。高超决定要把这份工作做得更严谨、勤奋,他的目标就是要成为一名“高手”。

    但“高手”往往产生于苦行僧式的修炼。

    吃过晚饭,同学们大都回宿舍休息,高超却抬腿走向钳工工厂间,他要把白天学的再做一遍。工厂间是专门用于教学实践的,有30多个工位,一到晚上只有两三个同学在操作。

    “当时条件比较简陋,就一把粗的板锉,也不知道怎么把一个面锉平,就在那拼命锉!现在想想没有当时这种傻傻的干劲儿,我也发现不了怎么把一个面锉平。”高超笑着说。

    台虎钳和钻床成了陪伴高超最多的伙伴,两三个小时后,他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钳工是个体力活,需要毅力坚持下去。”

    但是,力气没有白花,第一个学期里,高超就以优秀的专业课成绩被推荐参加上海市“星光计划”,这是上海市级层面面向中职学生开展的职业技能大赛。

    蒋守志是培训学生参赛的“主教练”,高超从2008年9月,开始跟着他训练。训练的时候,连续干上6、7个小时是家常便饭。只要是蒋老师安排的工作,高超一定会做到他满意。

    记得2009年第三届“星光计划”的前一天,蒋老师还带着高超在工厂间练习。有一台钻床第二天就要跟着高超进考场,但是钻床与工作平面总是不垂直,后来发现是机器没有调试到位。蒋老师钻完孔,观察,不对,再调,反复试,从中午一直到晚上11点没有停歇。高超和几个同学也耐心地在一旁观察和等待。最后大家都累到忘了吃饭,直到晚上11点才回去。

    “第二天要比赛了,老师很在意钻床的精度,一定要调好,不然就会影响我们比赛的发挥。他钻研的这股劲儿,我们都很佩服。”高超暗暗下了决心,也要培养自己这种“很钻很钻”的精神。第一次参加“星光计划”,高超按照老师的嘱咐,“胆大心细,把平时训练的水平发挥出来。”顺利通过,还拿了个第一。

    后来高超还参加过两次“星光计划”,两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均获一等奖。

    “参加比赛,没有什么好办法,就是勤学苦练。”高超是个吃苦耐劳的学生。这一点,作为比赛“主教练”,蒋守志老师特别欣赏。

    “悟性高,能吃苦,具备这两点,学钳工肯定能成才。”蒋老师说。

    有人形容一位钳工的“境界”是站在三尺钳工操作平台前,手里握住零件,他就会像一个艺术家,专注、忘我,忽略周围的一切。

    事实上,钳工的工作浪漫不足艰苦有余,而船厂钳工更甚。一是船舶环境比车间里更差,夏热冬冷噪音大。二是主机的安装和维修,很多都是手工活。三是,背着十多斤重的工具袋,爬高走低上船下船,需要做好长期吃苦的准备。

    “当船厂钳工,能坚持下来的都是好汉。我教学30多年,看到不少孩子在船上做了一两年,吃不起苦都陆续辞职了。”蒋老师说起高超,印象最深的就是不怕苦。“在学校的时候,他苦练基本功,再累也不叫苦。”

    2011年毕业后进入江南造船厂,高超没有止步于以往的成绩。最近刚获得2013年职业技能竞赛船舶钳工一等奖,被评为中船公司技术能手,带领团队开始负责小项目。“我30多年的从教经验中,高超是当中出类拔萃的,也是近几年来最得意的苗子。”蒋老师十分骄傲。

分享到:
各厅局负责人“吐槽”中职教育经费管理“老大难”
39岁新生王彦民读高职
高超:努力做一个技术“高超”的钳工
高职院校“选择性”升本时机已成熟
2013“李锦记希望厨师”项目开幕
中外师生迎中秋
全国职业院校学生记者团官方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