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09月16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乌江实验”让山里娃圆了“复旦梦”

本报记者 龚瑜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9月16日   03 版)

    今年的复旦新生里,有一个来自贵州的山里娃。

    上一次来复旦,他由支教队员陪伴,以一个考生的身份,轮番面对五位复旦大学教授的面试;而这一次,他将在这里开始四年的大学生活。

    山里娃名叫陈洪平,来自贵阳市息烽县九庄镇,是复旦大学组织赴西部地区支教近15年来,第一位从支教地考入复旦大学的学生。

    陈洪平的“复旦梦”始自2005年。那一年,有一所叫“复旦”的大学来到他们村,在村里援建了一所“乌江复旦学校”,和复旦大学有着同样的校训、校歌。

    因为成绩优秀,陈洪平顺利地考取了乌江复旦学校。后来,陈洪平才知道,原来在大山之外,还有一所享誉海内外的“复旦大学”,于是他开始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做一个真正的复旦人。

    高中三年,陈洪平努力让自己离复旦更近些。除了成绩排名第一,他更重视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还担任了学生会主席,组织策划了多场学生活动,并曾代表学校前往上海、台北参加“复旦大学基础教育联盟——青年领袖峰会”。

    在上海参加完活动,陈洪平带了几本医学书回去。从小,父亲就身体不好,在求医问药的日子里,陈洪平渐渐对医学产生了兴趣。“如果我成为复旦医学院的一名学生,学成后,我一定要回到家乡,为父老乡亲看病。”

    6月,贵州省高考第一批本科录取分数线正式对外公布,陈洪平的高分让大家都高兴不已。陈洪平没有太多时间庆祝和玩耍,整个暑假,他都在息烽县另一个乡镇父母的工地上,帮忙做饭。直到8月底,出发去学校报到前夕,陈洪平才回到租住的学校后山收拾行囊。

    陈家是一个较典型的农村家庭,主要靠父母务工的微薄收入维持。但是陈洪平的家庭却一直有着浓浓的读书氛围,学习是这个家庭最常谈到的话题。

    考入乌江复旦学校,让这个爱学习的山里娃如鱼得水。

    乌江复旦学校成立后,从2006年起,复旦大学每年都派出由2~4名研究生组成支教队,接力教授这里的孩子们。

    近几年来,通过自主招生迈入大学的中学生越来越多,但自主招生的“面试关”对偏远地区的孩子来说颇有难度。无论从知识面、表达和沟通能力、思维的活跃度和深度等方面,他们都鲜有优势。也正因为此,前几年,来自复旦支教地的学生尚没有人能够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复旦大学。

    得知这一情况后,第14届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乌江支教队的同学们下了一个决心。

    到达服务地后,支教队员马上面向高三年级10余位优秀学生组织了一个学习小组,在培训课程中引入复旦大学通识教育理念的同时,也兼顾自主招生面试的特点。依据支教队员本身学科背景综合考量,课程分为历史时政、科学常识、经济常识、社会文化常识四大板块,每周两到三次,四名支教队员各有分工。

    所有付出的努力都不会白费。最终,陈洪平在考试过程中展现了自己的风采与特色,给考官留下深刻印象,并获得了考取复旦的“敲门砖”:复旦大学自主招生的预录取资格。

分享到:
刘慈欣:科幻不应把科学技术妖魔化
南京财经大学新生入学领账本
我科研人员突破“深紫外壁垒”
十一学校国际部:“走出去”前先塑“中国灵魂”
“乌江实验”让山里娃圆了“复旦梦”
我国首台百千瓦潮流发电装置安装成功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