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看的书,一般不宜大。这个大,指的是篇幅和规模。但是,书可以小,作用却不能小。小书有大用,才有大义。
《兄弟姐妹一家亲》值得一读。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头在哪里,是怎样发展、融合、壮大的,为什么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伟大复兴的目标是什么……这是一个宏大的题材。大题材,不一定要大篇幅,但要大手笔。大手笔的本质在选择,即,选择材料,选择切入点,选择化解知识点的方法。决定选择的,是选择者的气质与气度,是叙述的立意和立场。
跟孩子说古道今,已不易;叙述的指向是民族问题,尤其难。《兄弟姐妹一家亲》,选择一老一少的卡通形象,选择一问一答、一图一文的形式。这样的选择,不刻意标新立异,表明对内容的丰富性、生动性,有着足够的自信,也是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推进方式。
历史的时空风起云涌,引无数风流人物。《兄弟姐妹一家亲》选择了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这些人物和故事都很著名,是必须对孩子们讲述的。如,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公元前60年,郑吉为西域都护,天山南北属汉朝管辖。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他任西域都护20余年,50多个小国归顺汉朝。比如,公元640年,大唐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朝的松赞干布,汉藏和亲……重温历史,先祖开疆拓土的背影,依稀可见。
还有一些人物和故事,隐藏在历史的深处。它们就像珠宝蒙尘,一经擦拭,立即熠熠生辉。多少人还记得,公元1771年发生的一个大事件?这一年,在俄国伏尔加流域生活的3.3万户土尔扈特人,为了不沦落为奴隶,决然东归。17万土尔扈特人,老老少少,冲破沙皇军队的重重封锁,历时半年,流转万里,死伤过半,终于回到“太阳升起的地方”。这样的故事,不仅悲壮豪迈,读起来回肠荡气,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最好教材。
有好多历史人物和事件,虽然大家耳熟能详,但是突出了历史人物的民族身份,新意顿生。郑和从1405年起,七下西洋,他是回族;1883年,冯子材率领壮族兄弟抵御法国侵略者,镇南关大捷;长征途中,刘伯承和彝族头领小叶丹歃血为盟;抗日战争,马本斋带领“回民支队”,威震敌胆;解放战争,侗族之子粟裕指挥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功勋卓著;蒙古族地质学家李四光,为中国甩掉“贫油”的帽子,创立地质力学理论和中国“两弹”的研发,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实例,生动地告诉孩子们:中华疆土,是中华民族共同守卫的;中华国威,是中华民族共同远播的;中华民族的利益,是56个民族共同创造、维护的。
中华大地,曾经发生多少冲突、战争。历史巨著中,战争与冲突毕竟只占少数几页,更多的篇幅,是民族的和睦相处。中华民族,一向以和为贵,化剑为犁,唇齿相依。各民族在长期交流中,逐渐形成了共同的思想、感情和文化,组成了大家庭。
为什么这些民族最终没有形成各自独立的国家呢?这也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的历史选择,不是哪个人心血来潮就能左右的。孩子与老人的一问一答,虽然简单,却要义明了。
众人皆知,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组成。但是,未必都知道,新中国成立之初,除汉族之外,只有蒙古、回、藏、维吾尔等11个少数民族被确认。1950年10月,湖南湘西姑娘田心桃,在北京国庆观礼台上,对毛泽东主席说自己是毕兹卡族。这是一个闻所未闻的民族,惊动了毛主席。新中国从1953年起,开始了浩大复杂的民族识别工程。经过三十几年的辛勤工作,共识别44个少数民族。田心桃的毕兹卡族,也在1957年1月被确定为土家族。民族识别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对孩子们来说,新鲜有趣。
为改变民族地区不发达的现状,国家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宏伟计划,孔繁森、吴登云等支援边疆的英雄层出不穷;西部的资源,也正源源不断地输送,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兄弟姐妹一家亲》中的这些文字与图画,是在告诉孩子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所有民族、疆土的复兴;每一个中华儿女,任重道远,责无旁贷。这本书的意义,也就在这里凸显:56个民族,多元一体。彼此兄弟,携手共进。不辱先祖,无愧未来。少年,是未来的中坚。
《兄弟姐妹一家亲》是一本小书。但小书不小,孩子可以读,成人也可以读。优秀的儿童读物,其实是适合所有年龄层次的人阅读的。这样的小书,想做的人不少,做成的不多,真正做好的更少。正因为难做,做成、做好,就特别有价值和意义。